尼采:现代生活勒死了高级的趣味和教养
作者 | 周国平
来源 | 李强好书伴读
“匆忙”是我们时代的关键词。但其实大多时候都是瞎忙,因为内里的空虚,缺乏灵魂,故以外部忙碌的假象,来填补和掩盖内心的空洞。
时代的齿轮飞速转动,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忙乱,这个时代厌弃一切“无用”之事,主张所谓“有用”的事,即着眼于那些能带来快速利益之事。处于如此永不停歇的骚动之中,年轻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当下夺去了永恒的愉悦。

一、内在的空虚和外在的匆忙
尼采说,现代人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是生活的奴隶,是悬挂在瞬间之网上永远挨饿的人。他还谈到现代人狂热的焦躁,对成功和获利的欲求,对当下的偏执。
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就要采摘一切果实的焦急,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人们脸上刻下了深沟,就好像有一种药剂在体内作怪,使人们不能平静地呼吸。
在尼采看来,大家都心神不宁地向前猛冲,就像是烙了“3M”印记的奴隶。所谓“3M”,就是德语里的Moment(当下)、Meinung(舆论)、Moden(时尚)。这三个词都烙在每一个人脸上,预示着他们成为当下、舆论和时尚的奴隶。

尼采如此描述他对现代人的观感:当我在闹市观察行人,看他们表情迟钝或行色匆忙地走过去,我就总是对自己说,他们一定心情恶劣。
这就好比一群羊争先恐后地往前跑。为何如此着急?你们将要去向何方?前方不就是屠宰场吗?
忙于逐利的生活驱使现代人经常置身于伪装、欺骗和竞争之中。欺人,亦自欺。这样的人已经羞于宁静,只要是独处,自己安静下来,就会觉得不对头,长久的沉思几乎使人产生良心的责备。

人们手里拿着手机思考事情,吃午饭的时候眼睛盯着商业新闻,就好像总是怕耽误什么事,焦虑地生活着。
宁肯随便做点什么也胜于一事不做,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原则,这条原则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勒死了一切高级的趣味和教养。
尼采暮年,在遗留下来的手稿里,他还在担忧“匆忙”的问题。他说,随着年代渐长,我们整个欧洲文化处在越来越紧张的状态中,犹如大难临头,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条激流,一心奔向尽头,不复沉思,而且恐惧沉思。

在尼采看来,现代人如此匆忙,对文化极为不利。 他这样比较古代和现代:
在古代,悠闲和优雅是美德,工作使人内疚。古希腊人是很安闲的,他们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经常在太阳下活动。古希腊文里学校这个词,意思就是闲暇,上学便不需要做事,可以闲下来看书、思考、讨论问题,这才是值得向往的生活。若真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手工,是要躲起来悄悄做。
现代人正相反,勤劳和精明是美德,闲暇和沉思使人内疚。古代人忌讳苛求寸阴,关心永恒;现代人却只对眼前的利益较真。
尼采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卑鄙的时代,因为我们看重那些高贵的时代所蔑视的东西,而高贵的时代所尊敬的东西却反遭到我们的蔑视,价值观完全倒了过来。闲暇是高级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人没有闲暇,也害怕闲暇,孕育高级文化的生态环境消失了,那高级文化就不可能出现了。

二、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
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忙着逃避什么?是在逃避自己,害怕面对自己,一旦静下来独自面对自己,就觉得特别可怕,因为这个自己很空虚,让人很难受,所以要拼命做事情。
尼采说:我们迫不及待地把我们的心献给金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我们热心地、不假思索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需要的程度,由此不思考成了我们更大的需要。
匆忙具有普遍性,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自我,躲躲闪闪地隐匿这种匆忙也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装作心满意足的,向目光锐利的观察者隐瞒他疲于奔命的可怜相。
总之,为了逃避内省,逃避面对自己时的良心不安,人人都害怕独处,憎恨安静,所以必须忙起来。

因为逃避内心不安而匆忙,匆忙又使得人们更加没有精神生活,没有信仰,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尼采猛烈批判基督教,认为基督教压制了人的生命本能,导致了颓废和虚伪。但同时他并不否定宗教,他强调人应该有宗教本能,而且应该过真正的宗教生活。
所谓真正的宗教生活,就是一种信仰伴随沉思的生活,人应该安静地去思考人生的那些根本问题、终极问题。但是,欧洲人太勤劳,而且世世代代忙忙碌碌,贯穿整个现代。

尼采用了一串形容词来形容,说它是一种喧嚣的、耗尽时间的、愚蠢的、自鸣得意的勤劳。这种勤劳消磨掉了多数人的宗教本能,比任何别的东西更加使人丧失信仰。
许多人的全部生活被职业、家庭义务以及剩下时间里的娱乐所占有,不再有时间和精力思考人生,尼采说他们结果只是带着一种迟钝的惊愕神情,把自己的存在在人世间注了册,也就是说,糊里糊涂地报了个到,然后就死了,就离开了人世。
换一个说法,尼采还说过,人生本身是性质可疑的,人生有没有意义是成问题的,面对这种可疑性质居然不发问,这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可耻的。
《环球大佬-智慧》与硅谷大佬、犹太智者和全球顶尖企业家学习赢的智慧!

三、人格的虚假和包装的狂热
现代人的没有文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人格上的虚假,使劲包装自己。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快餐和包装。而这两个特点都已在现代生活中被推到了极致。
尼采说,现代人都是一些戏子,在进行角色扮演,现代人的人格形象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幻觉,他们隐藏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里,而且通常一人分饰多角,所以演技糟糕透顶。
现代艺术家也不再是人,而是众多角色的大杂烩,有时候是这个角色,有时候是那个角色,带着无耻的狂妄态度出来自我标榜一番。
尼采用三个定语来形容现代文化,称之为财产、虚荣和附庸风雅的文化。
因为没有内在的尊严和丰富,所以需要一种骗人的优雅,来掩盖那种斯文扫地的匆忙病。大家都在为财富匆忙,隔一段时间则西装革履、人模狗样地聚在一起,举着香槟酒,装出很文雅的样子,说几句空话之后赶紧谈生意。

对现代人来说,教养不是真正有文化,而是要显得有文化,使自己对人的可怜和卑鄙,对竞争的残忍,对敛财的贪婪,对享乐的自私和无耻都视而不见。这些东西本来是你的基本生活状态,所以必须不时地表演一下,让自己忘记它们。
尼采对现代文化的评价极低,就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创造,只是用过去时代的文化打扮自己。他说,当这个卑鄙的时代霸占了过去的智慧和艺术的全部珍宝,穿戴华丽地朝我们走来的时候,就表明它对自己的卑鄙有了一种极其不快的自我意识,需要这些行头来遮丑和哄人。它不是为了暖和身子,因为伪装和掩饰自己的需要已经比御寒的需要更加迫切。
现代人内心没有自己的信仰,这种没有信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连真正的虚伪也很少见了。

尼采说,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什么是虚伪?就是你本来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当外在势力强迫你接受另一种信仰的时候,你假装接受了,但是内心并不放弃从前的信仰,你表里不一,所以是虚伪,而这种虚伪正说明你是有信仰的。
现代人不一样,反正没有自己的信仰,信什么都无所谓,你让我信什么我就信什么,我都接受,而且他仍然是诚实的,因为他内心确实没有任何抵触。所以尼采说,左右逢源而毫无罪恶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是典型的现代特征。
人们看似走出了过去时代的束缚,但是又进入另一种新的束缚。很多现代人焦虑、疏离、失去生活的意义,只知道像牲口一样奔忙和生存,这是消费社会无可奈何的产物,却是尼采倾力反抗的状态。
尼采以其特有的尖锐笔调,将过去人们信奉的理论、概念和所谓真相剖开,帮助我们摆脱一切教条的束缚,回归“人”的本质,从生命本身探寻意义。

尼采的思考之路,不同于过去哲学家着力于对世界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归人本身,回归人的社会和生活,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者。
他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思想世界,政治、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尼采的影子,深受尼采影响的著名人物,汇聚起来都能出一本书。
木心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忽视尼采,不会有什么价值。”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武卿及公司简介

武卿:奇霖传媒创始人、CEO,大型跨国媒体品牌《硅谷大佬》《环球链》《环球大佬》总制片人、主持人,奇霖资本创办人,科技财经节目主持人。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前调查记者,多项知名国际、国家大奖获得者。正和岛媒体专家,2017“中国十大品牌女性”荣誉获得者。长于视频,为该领域不可多得的模式研发、创作、运营皆强者。

北京奇霖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由知名调查记者武卿女士,于2015年创办的视频新媒体机构。奇霖聚焦全球新经济领域内,美国、以色列等科技创新高地的领军人物和企业,以优质、高端视频内容的研发、制作为主业,构建以视频为核心的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