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系统里的,何止外卖小哥

带起耳机听全文,更方便哦!>>>>> click here
几天前,《人物》刊登了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瞬间点燃了整个网络:阅读量10万+,登上知乎热榜话题,连一向被娱乐八卦占据的新浪微博,都出现了多个热搜。
文章主题是充满人文关怀,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系统」里,「算法」要求骑手半小时内必定要送餐到达。在压力下骑手的工作又累又经常发生意外,缺乏安全保障。结论是在这个算法系统里,骑手遭遇了压榨。
文章不仅得到许多消费读者的转发,还得到了美团和饿了么的亲自下场回应,外卖平台一边诚恳道歉,一边承诺改进。
于是,平台楚楚可怜地问消费者「你愿意多给我们5分钟吗?」,消费者纷纷转发说「愿意」。讽刺的是,消费者勾选的「愿意多等5分钟」的选项,外卖小哥是看不到的。


一 、同情
外卖骑手辛苦吗?当然。
问题是,订外卖的时间集中在饭点,为了满足瞬时暴增的外卖需求,平台系统不断升级算法,优化送餐路线,提高送餐效率,从商业角度来讲完全无可厚非。
人总是对同类怀有同情心,对密切接触的群体更是同情心泛滥。于是,我们看到消费者带着悲悯转发文章,发自内心地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无理需求催生了系统这个庞然大物,让每日为自己送餐的外卖骑手被算法所操纵。

毕竟,只要动动指头转发和选择「多等5分钟」,便可以解救另一个日夜操劳的群体,何乐而不为?
这种美好又廉价的「同情」,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善良和悲悯。可惜,人们大多不过是对眼前看到的东西施以怜悯,对故事悲惨的部分有感觉,其他看不到的、没有爆点的、没有故事的悲惨,我们根本不会管。
想起不久前的一次午餐会上,我向一些外国投资者介绍中国的牧场如何养奶牛:「牧场里的奶牛一天挤三次奶,除了吃就是睡觉和挤奶」,投资者们一边吃着盘里的肉一边表示「奶牛太惨了」。

看着这群同情心泛滥的人类,我不得不建议他们先去猪场看看他们正在吃的猪肉是怎么出来的。
当我们哭着说奶牛太惨了,一生不是怀孕就是喂奶,我们考虑过猪的感受吗?
所以啊,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付出有限的同情,不是说同情不好,而应该理智看待自己的善良的局限性。
同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它制约着我们在社会道德规范中行事。所以,我们不是让大家做个冷漠的人。而是想提醒大家,人类所谓的同情、所谓的怜悯、所谓的慈善,有时候只是想给别人一种「我是个好人,我很善良」的感觉。
如果只是一味廉价地同情,缺乏深层次的反思,除了让自己感觉良好,并没有为社会带来任何裨益。
二 、「系统」
如果我们往深地想,被困在「系统」里的,又何止是外卖骑手呢?
我们希望外卖准时送到,因为我们急着要吃饭,毕竟社畜的饭点只有可怜的一个小时。如果规定时间内吃不上饭,不但可能被扣工资,而且工作还可能做不完;
如果工作做不完,定好的deadline前交不到给客户,项目就黄了;
如果项目黄了,公司的收入便达不到融资的标准,到手的A轮融资也跑了。
结果是,公司撑不下去倒闭了,我们的工作没了,也没钱叫外卖了,外卖骑手得到的分成也减少了。
……

像一个死结,在这个系统里,谁又在压迫谁?我们为外卖骑手留出「5分钟」,又有谁能为我们多留出「5分钟」?
一小时的饭点、项目定好的deadline、融资需要达到的标准,这些和外卖骑手必须要在半小时送达的要求一样,真实地钳制着系统里的每个人。
这可不仅仅是算法的锅。
在充满哲学寓意的电影《黑客帝国》里,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Matrix」(「母体」)而不自知。在母体里,所有人的所看所感,甚至脑里的所有价值观,都是由「母体」所虚构、塑造出来的。

电影其实是关于「缸中之脑」的哲学讨论:
当一个人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不是在这种牢笼困境中?
三、牢笼
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巨大牢笼中,它的名字是「理性」。
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掌控着我们的行为与价值观念,让我们相信「效率就是一切」、「时间就是金钱」,并以此行动。
在「理性牢笼」里,完全专业化、非人格化的社会运作,使得现代人受到了「为赚钱而赚钱」的经济秩序的奴役。
组织里,人们受到了科层制普遍化的奴役,人不仅成为只顾赚钱的行尸走肉,成为组织机器中的无生命螺丝钉,成就了一批「没有灵魂的专家」。
远一点的例子,有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现代流水线工作强调效率,每个工人都是一个螺丝钉,在流水线里是渺小的而且随时可被替换。

近一点的,就像富士康的女工。苹果对于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驱使了富士康持续地给工人施压。在富士康车间的墙上贴的海报是「目标达成,除非太阳不再升起」「魔鬼都藏在细节里」。
以及,这次引起热议的外卖骑手,在必须准时送餐的要求下,疲于奔命,事故频出。
所以啊,囚禁着现代人的这个巨大的系统,不是算法,而是现代社会建立起来的那套「重视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性主义价值观。

讽刺的是,正是这种奉行效率至上的理性主义,让每个势单力薄的人有纪律地组合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才生产出那一台台精致的手机,才造就了现代化的生活基础。
每一间工厂、每一座大学、每一个城市,我们今天看到的纽约、伦敦、巴黎、北京、香港,我们在其中享受到的日常生活便捷,都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结果。
效率和金钱一边构造了充满便利、乐趣的现代社会,同时又互为经纬,打造了一座囚禁现代人的牢笼。
只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除了追求「社会发展」,还希望打破牢笼,追求「自身发展」。
换言之,我们既想享受便利、高效的生活,也想得到讲求尊重、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文关怀。

所以,当我们看到外卖骑手的困境,才会心疼他们被算法系统控制,希望平台能以人为本,让他们喘一口气。
只是人的记忆都是短暂的,我们此时此刻可能感动转发支持「多给骑手5分钟」,下一刻当我们被各种死线逼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平时送餐速度最快的那个外卖平台、上菜最快的那家餐厅。
在现代社会,如何在讲求效率、强调标准化的「理性主义」和追求个人发展、尊重个体的「人文关怀」中取得平衡,可能才是这场关于「系统困境」大讨论的最终落脚点。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谢晴天
编辑:金鱼玲
配音:金鱼玲
音频剪接:烦人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