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工作的热爱
在周末咨询主任关于猫猫工作调动时,多聊了几句,关于工作。
我提到今年的离职率飙升,比起离开的人,更让我感到担忧的 ,是人心开始涣散(而管理层还不重视)。
主任就说,新领导很强调热爱这事。
我一时没有掩饰自己的诧异,问,强调热爱?
得到了肯定答复后,为了掩饰自己的惊讶,我回复了几段话:
“也对,当前队伍的凝聚力急剧下降,从思想着手重聚人心也是个办法”
“不过,他有具体的思路吗”
“热爱这种事,其实从他自身入手最好打造了,犹如大大之于中国,示范在前,民众自然归心”
以上的话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政治正确的话了。
它们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但,这只是想法的一部分。
我差点脱口而出的是,既然新老大这么强调热爱,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上上周六的青训班结业,出席的是人事分管行领导,我问了为什么不是老大出席(一般这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训班,开班和结业都是一把手出席的),说是分行直属党委副书记邀请过,因为是周末,老大要回家,就没来。
毕竟不是一手信息,我对真实性保持中立态度。但在一个一把手的工作日程中,能够比本单位未来中层潜在人群集聚的培训班结业更重要的事情,也不多了。
而如果传言属实,一把手尚且因为生活而把工作靠后(我并不是说生活大于工作不对,我个人也认为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又有什么立场去要求地下的干部员工放下家庭、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承认,“热爱”,或者说“热忱”,对于工作是极大的助力,是打破极限、创造奇迹必不可少的要素。稻盛和夫晚年临危受命拯救日航,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涅槃重生,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比起具体的工作措施,更重要的他是把原有员工的心凝聚到了一起。原话不记得了,他大致说,“他们看到我这样一名年高的、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不惜堵上一生的声誉,来到这里,和他们同在一线,他们也被激发出了内心对企业的责任和热忱,最终汇聚成了惊人的力量。”
私以为,这里面的关键,是站在最高处的那个人。那个人怎么说、怎么做,将会影响一大片人。
与当前盛行的“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换个领导一样干”的理念不同,我个人是很在意“领导”的。这种在意,不是指投其所好溜须拍马,而是我会观察领导的价值观,以及他对自身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一个领导在特定的位置,ta就一定会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渗透ta的价值观。工作方式可以磨合,理念不一致,且是不可调和的,那就真的干不了(目前行内的离职,更多是这个因素,待遇、职务只是在面上的东西)。
抛开老大自身的践行,单聊“热爱”这件事,一家单位要求员工“热爱”工作,未免太贪心。我始终觉得,“热爱”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家庭,是很重要,但可遇不可求,也并非必需。
比起这种高阶需求,或许从“责任感”出发,是更好的切入点——就像我曾经和主任说过的一句很酷的话,“您不要问我喜不喜欢,您就告诉我,我的工作您满不满意。因为,喜欢不喜欢,是个人偏好问题,而您满不满意,是工作能力问题。就算不喜欢,我照样可以做好。”
只要一个人对工作有基本的责任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推脱甩锅层出不穷、经久不息。无数的作风整改专项整治,都刹不住这股风。根源,是在责任感上。
一个人,要学会负责,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对工作。
如果说,“热爱”可以让人把十分的工作做到一百分,那么“责任感”可以让人确保把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有热爱固然好,可责任感,才是当前紧缺的。
这种涉及价值观层面的认知,在一个人十多岁的时候基本定型,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认知的综合影响。我们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既有判断,只能把好入口关。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