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优克: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病毒疣如何区分?

什么是寻常疣?
寻常疣在中医称千日疮,一般人称之为刺瘊,瘊子。在与皮肤相关的最常见疾病中,疣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痤疮。四分之三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些时间会出现疣(寻常疣)。疣具有轻微的传染性。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增生物。
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毒由伤口进入人体,并隐藏在可以分裂的基底细胞中,不发病的时候,病毒就呈现出潜伏状态,一旦发病,病患处就会有乳头痛样的增生和角化。
寻常疣好发于四肢,尤其多见于手背、手指、甲缘等处。一般无自觉症状,寻常疣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16~30岁的人群,初期表现为硬固的小丘疹,呈灰黄或黄褐色等,表面粗糙角化,触之硬固,继续发育乳头样增生,摩擦或拉击易出血,偶尔可引起细菌感染,起初为单个可长期不变,但亦有逐渐增多指数个到数十个,有时数个损害可融合成片,虽然说寻常疣比较常见,但是其病情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人可能会自行痊愈,但是有的人可能就会造成全身大面积的发病。
什么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皮肤,偶见于黏膜。传染性软疣好发于躯干、四肢皮肤,其他好发部位是外阴和肛门周围皮肤。发生于外阴部者主要在男性的阴囊、阴茎、包皮和女性的大阴唇、小阴唇外侧,损害可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该病毒是痘病毒家族的成员,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在儿童中更为常见,也可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传染性软疣可以通过抓挠和摩擦在个体身上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抓挠和摩擦扩散传播到身上其他部位。
传染性软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出现在儿童的面部、颈部、腋窝、躯常出现在儿童的面部、颈部、腋窝、躯干和四肢。在成人中,常见的部位是生殖器、腹部和大腿内侧。传染性软疣病毒易在幼儿园或其他集体生活场所传播。人们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中也易被传染。
传染性软疣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4周。症状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直径2~5毫米)的圆顶状或半球状丘疹,分布较为密集,表面有蜡样光泽,丘疹中央有像脐窝一样的凹陷,可挤出乳酪状的软疣小体。病变可以持续存在几个月至数年。在患有艾滋病或其他影响免疫系统的病症的人群中,与传染性软疣相关的病变可能分布广泛,特别是长期存在。
什么是病毒疣?
病毒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局部硬结状整生物。在一般人群中,皮肤病毒疣的患病率约为 7%-12%。许多患者因疼痛和不适及其他症状(如外貌)而前往初级医疗机构就诊。虽然皮肤病毒疣普遍存在,但目前尚无无明确的有效治疗。
大多数病毒疣具有自限性,其余大部分患者对简单的推荐治疗有效。一般情况下,皮肤病毒疣在婴儿中罕见,常见于儿童,从第二个十年的开始递减而不常见。亚型临床上,病毒疣可以分为几个亚型。最常见的为寻常疣,其表现为角化过度的丘疹,好发于手部。足底疣常呈厚的角化性斑块,特别在足底的压力点处,患者可能非常痛苦。
临床病程以及治疗时机观察研究表明,大多数病毒疣几年后未经治疗而呈现自限性。一项儿童家庭护理研究发现,2/3 的超过 2 年的病毒疣未经治疗而自愈。免疫功能正常的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病毒疣发生风险未显著增加。因此可以认为,非影响美容重要部位的无症状性疣无需治疗。
1.病毒疣的形态:病毒疣初起多为淡红色丘疹,之后渐成菜花状、鸡冠状、乳头状等。发生在足底的病毒疣也就是跖疣,其后期的形态与鸡眼类似,呈界限清楚的灰黄或者灰褐色角化性斑块,外观上有在肉眼下可见的一些黑色小点散在分布于此硬块中,这些小黑点为病毒疣皮内出血点。
2.病毒疣的病因:病毒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病毒疣初起阶段大多是慢性良性疾病,但有部分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后会导致恶性肿瘤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3.病毒疣的特点:尖锐湿疣也是一种病毒疣,是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细胞增生为主要反应的皮肤浅表性良性整生物。多见于青少年,在受到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后,会有三周到八个月,平均约三个月的潜伏阶段,此后才发病。尖锐湿疣属干性传播疾病,好发于男女性的生殖器、肛周等部位。该病容易传染、复发性强,治疗不当或多次发作有恶性病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