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怎么把一个帝国折腾得民不聊生的?
王莽镇压了刘崇的骚乱,又镇压了翟义的大规模叛乱之后,就开始谋划成为真正的皇帝。
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什么难度。
中间有个小插曲,王莽母亲去世了。汉以孝治国,需要王莽守丧。当时,公卿士大夫为父母守丧三年已经很普遍了,王莽不好成为例外。
但让王莽守丧三年,也不现实。
事在人为,最终,群臣请求、太后下诏:“摄皇帝继承汉室,不得顾私情。”
这样,王莽就仅仅以“天子吊诸侯之礼”临母丧而已。
之后,王莽就利用“符命”完成了代汉的最后一步。
全国各地,纷纷进献暗示、明示王莽代汉的符命,渐渐地成为浩大的舆论声势。
随后,朝臣一起向王太后进谏,应该顺应符命,让王莽成为真皇帝。
王政君老太后对此事是抗拒的,但此时此刻,她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恰好此时,期门郎张充等六人阴谋诛杀王莽,拥立宣帝另一名曾孙刘纡做皇帝。
和刘崇、翟义一样,飞蛾扑火,张充等人的阴谋很快败露,全部被处死。
而王莽趁机加快了称真皇帝建立新朝的脚步。
四川人哀章制作了一个铜盒,里边放了两张神符,随后找机会上报给朝廷,说是上天所赐。
符文的内容,主要讲的是,汉高祖刘邦传书要传位给黄帝的后代王莽。
此外,哀章还在符文中伪造了王莽的辅政大臣名单,王莽的心腹大臣自然在其中。
哀章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了进去,还写了两个名字,王兴和王盛,寓意是王莽兴盛。
王莽表示不敢违背天命,遂于公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即天子位,成为真皇帝,改国号为新,改定正朔,以十二月为新室的正月。

一切仪式搞完了,王莽才派人去通知太后,同时让王舜去向王太后索取皇帝玺印。
王太后一开始不愿意给,但王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王太后为了退休生活着想,还是把皇帝玺交给了王舜。
唯一的问题,只剩下怎么安置王太后和孺子婴。
王莽一个属下叫王谏的,为了讨好王莽,就上书说,太后应该随着汉亡一同废掉。
王莽拿奏章给王太后看——王莽特喜欢拿大臣的奏章试探王太后的态度。
王太后看了看,面无表情地说:“应该这样!”
王莽接过来说:“这是一个狂悖无德的人,应该诛杀!”
然后,王谏就被处死了,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但王谏说的其实没错。于是,一个叫张永的人从哀章的故事中得到了启发,他伪造了一个符命铜璧文,说太皇太后应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如何安置王政君本质上是一个“去汉朝化”的问题,不必彻底打倒王太后,改个称号即可。
至于孺子婴,王莽则封他为安定公,食邑万户,地方百里,奉高祖刘邦宗庙。
就这样,刘氏的帝国,忽然间,改姓了王。
成为新室皇帝的王莽,终于可以无所掣肘大战宏图了。
他大肆更改官制,设置四辅、三公、四将、九卿、六监的中央政治格局。又把地方郡守改称大尹,都尉改为太尉,县令县长统称为宰。
他又更改爵位制度,恢复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同时取消秦汉沿用的二十级军功爵制,改定公、卿、大夫、士四等十三级。
两项改革,一下子就牵扯到大量的官职变动、人员流动,以及利益分配。
之后,他又变革币制,废除流通一百多年、很稳定、也很受人民信赖的五铢钱,前后四次推出数十个新币种。
奥地利学派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滋生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剥削,越先拿到增发货币的,越有利,反之,越吃亏。
王莽四次货币改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新货币,这些新货币通常被豪强大族、富豪商贾先行拿到,平民百姓在其中不知不觉就被剥削了。
王莽是真的丝毫不懂经济,这一番折腾,鼓励了自己真正的敌人,却让自己推进改革真正的朋友——底层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当然了,对王莽的新货币,大多数人都不买账,私下里依旧用五铢钱。
而王莽对此的应对是,血腥镇压,就像汉武帝当年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强推五铢钱一样,王莽因此杀了数十万人。
可以说,单单一个货币改革,就让帝国经济濒临崩溃了。
他还在全国各地改地名,改得官员们根本来不及记住新地名,政府办事效率因此降低——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以上这些瞎折腾,消耗了新朝太多的元气,以至于王莽改制,最核心的东西,推行王田,和其他许多改革一样,最终都流于形式。
推行王田,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这是对周制的复辟,但其本质也是土地收归国有。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形下,土地收归国有,是抑制兼并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如果不拘泥于周制,在推行王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鼓励生产,未必不是一种伟大的尝试,也未必走不出一条更加能够保证公平的道路。
但官制、爵位、地名的改革,引起巨大骚动,最终导致王田制度在推行过程中进展缓慢。
王莽的基本盘是儒生士大夫阶层,因而也不能充分发动群众。而儒生士大夫在推行王田中,也是利益受损者。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很难对王田制的推进倾尽全力。
在王莽的改制中,豪强大族是他真正的敌人。生产资料占有者中的儒生士大夫群体,因为有理想、有道德,可以视之为开明知识分子,是可以争取的。而失地或者少地农民是他真正的朋友。
王莽显然搞不清楚这些,他的一系列政策,丝毫未动摇豪强大族盘踞州郡的根基,却让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而在王莽的一切措施中,他最不应该做的是,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欺压。
汉朝建立的朝贡体系,并不公平,但汉朝对西域、匈奴、辽东朝鲜、南越、西南夷,并不缺乏尊重。
而王莽建立新朝后,诸多对外政策,都极具侮辱性,也丝毫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比如,王莽非得逼迫南单于改名,改成像中原人那样只有一个字的名字——这玩意儿,重要吗?
最终,南匈奴对王莽忍无可忍,屡屡入侵。王莽就发动了他一生中最不该发动的战争。

仗并没有大打起来,但王莽发动了三十万人,在北部边境呆了一年有余——一大半时间都用来集结了,从全国各地征发粮食,如四川盆地、东南沿海。
仗没打,消耗先把帝国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积蓄掏空了,边郡的人民大量流亡,乃至于反叛。
王莽为了支撑帝国财政,在公元18年,丧心病狂地下令:全国不论吏民,抽取家庭财产的三十分之一,以供国家用!
当了皇帝之后的王莽,迅速成为一个穷兵黩武的赳赳独夫!
新朝进入了一个崩溃的临界点,贫苦百姓已经到了忍耐极限,有远见卓识的豪强大族代表人物,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机会可能来了。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这是一个有时好玩、有时严肃的公众号,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