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幸福,就有多不幸
喜马拉雅给了南麓温和的气候,却也给了贫穷和落后。
2012年去西藏的时候,听说可以从樟木口岸坐车,跨越国境线进入尼泊尔,那是第一次对喜马拉雅南麓这个国家有印象。这条线路在当年仿佛是高级资深背包客的标签,闪烁着自由随性的光芒。那时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到这里。
亲自来到尼泊尔,才知道此前有很多固有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比如,这里虽然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诞生地,但并非佛教国家,超过80%的国民信奉印度教;这里虽然是交通不便的最不发达国家,但并非干净纯洁的世外桃源,加德满都谷地充斥着汽车尾气和灰尘;这里虽然与中国接壤,但交通条件极差,平均时速20公里的道路让祖国显得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还有就是,这里虽然被称为“高山王国”,但并非全境高海拔,南北200公里的距离内地势落差超过8000米,垂直分布差异巨大,这种独特的地形让我们不用忍受高原反应就可以观赏到雪山。
喜马拉雅观景台
纳加阔特就是这样一个隐秘在雪山之中的小村庄:距离首都30多公里,海拔2100米左右,视野开阔,雪峰环绕,拥有观看世界第一高峰最广最美的视角,号称“喜马拉雅观景台”。纳加阔特战略位置重要,古时曾是要塞堡垒,用于监测加德满都谷地以外地区的活动。后来,这里一度成为了尼泊尔王室夏季隐居地。随着王室没落,君主制彻底废除,如今的纳加阔特成为了观景徒步胜地,尤以日出景色,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慕名而来。
2019年12月,一个暖阳笼罩的冬季午后,我们乘车从加德满都前往纳加阔特,计划过个悠闲的周末,并且在返程时顺道浏览巴德岗古城。由于自己的车还没有到手,再加上初来乍到对尼泊尔的道路没有信心,听说路况颠簸,还有较长一段盘山路,我们提前向旅行社预定了车辆和司机,觉得这样路上会比较稳妥。
车辆出城还没多久,路上便开始异常拥堵起来,半小时还完全不见缓解。尼泊尔司机一路加塞,拼命向前挤,开到一个十字路口才发现有警察在封路,几十辆自行车从另一个路口陆续驶过来,骑手都是专业穿戴。我这才意识到,今天正好赶上了南亚运动会自行车比赛,前方正常的大路都被封锁起来了。尼泊尔司机看到这场面也一直叹气,无奈之下放弃大路,走村庄中间的泥泞小路绕过比赛路段。道路极其颠簸,没几米就会遇到大石头和水坑,窄窄的村落中间还需要经常错车,这一路真的是让人揪心。好不容易开出了小路,没多久又进入了盘山阶段,路本身就坑坑洼洼,转弯处完全没有辅助的镜子,靠外一侧不时有碎石滑落。我坐在车里好几次差点叫出声,但又怕吓着司机,只好默默抓紧前排座椅后背,庆幸没有自己开车。
一路上,海拔不断攀升,景色也悄悄变换,没多久就可以俯瞰旁边的村落或是眺望远处的高山,视野逐渐开阔。经过漫长的2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预定的酒店,总算可以松口气。
纳加阔特酒店大多依山而建,提供单独的观景平台。我们入住的这家很有当地特色,布置得温馨干净,服务人员热情有礼,让我们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本以为入住之后有时间在附近走走看看,但是路上耽误了较多时间,稍微休息之后我们准备直接等待日落。酒店楼顶的360度平台十分开阔,虽然有些云雾,但依旧隐约能够看到四周绵延起伏的山脉。落日余晖,留下金黄和火红的混合色彩,映照着雪山和白云,增添了无穷层次。那一刻,仿佛忘记了来时的颠簸和不易,纯粹享受着自然的力量和温暖。
霞光褪去,夜幕降临,山间又清冷起来,我们裹上厚衣服去吃晚餐。酒店餐厅天花板上挂着五彩幡旗,写满了佛经,在昏黄灯光下轻轻飘荡,一抬头,让人感觉不在俗世。但餐厅里又充斥着杯盘刀叉碰撞的声音,各种肤色的游客来来往往,咕咕作响的肚子瞬间把人拉回现实。尼泊尔虽然落后封闭,但各类景点和酒店绝对是接待过无数国际游客。这家自助餐的最大亮点居然是马卡龙,口味种类不多,但味道实在让人惊喜,外壳酥脆,内陷软糯,甜度适中,比在欧洲吃过的都要美味。有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小女孩儿多次跑到甜点台前,不停地往盘子里装,还好被她妈妈赶过来及时阻止,才让我们能够多吃几个。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再次登上平台,在清晨的雾气中期盼日出。山中雾气大,天气变化频繁,要在足够晴朗的日子里才能看到宏伟壮丽的日出景象。记得之前去博卡拉的时候,云雾太大导致完全看不到一丝日出的颜色,甚是遗憾。这次天气情况还可以,虽然没有染红整个天边的绚烂,但也能够看到初升的太阳照亮远方山脉,一座座雪白的山头渐渐浮现,似乎近在咫尺。山峰众多,我们尝试这从不同角度去寻找最高的一座,跟google map上网友上传的图片反复比照,才隐约确定下来珠穆朗玛峰,赶紧拍照留念,感觉这才不负此行。
砖红古城巴德岗
英国旅行家鲍威尔曾说,即使整个尼泊尔都消失了,只要巴德岗还存在,就足够值得你跨过半个地球来亲历。从英国到尼泊尔,我们也算是真的跨越半个地球了。在纳加阔特回加都的路上,我们走进了这座砖红色历史古城。巴德岗是是加德满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14-16世纪曾是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全盛时期建有规模庞大的王宫和神庙群,也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虽然历次地震损坏了诸多建筑,但古城保留较为完整,建筑风格古朴统一,传统木雕和陶器技艺也得以传承。走进巴德岗,仿佛走进历史隧道,重回神秘的马拉王朝。
与尼泊尔其他景点相比,巴德岗更像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景区,进园收费,门票赠送一张古城地图,供游客按图探索。古城里沿街的店铺和咖啡厅有些商业气息,但基本都是直接占用现有建筑营业,跟国内那些古城相比肯定是质朴传统的多。
尼泊尔至今仍是联合国标准的最不发达国家,贫困落后,没有任何工业。这里甚至缺乏水、电、气这些最为基本的生活设施,我们无法想象当地人如何祖祖辈辈生存下来。所幸依靠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游客,特别是户外爱好者来尼泊尔旅行。很多当地百姓便依靠旅游业维持生计,或是靠着英语和汉语给游客当向导,或是做些手工艺品的小买卖,或是当司机。即便这样,当地整体生存环境的落后依旧意味着生活的种种艰辛和不易。南亚次大陆复杂的地缘政治、常年动乱的国内政局、低效的政府体制、脆弱的经济格局等等因素使得尼泊尔多年来鲜有发展,大量的国际援助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时候我们甚至会疑惑,不知道究竟是当地人的性格造就了尼泊尔的今天,还是尼泊尔的国情塑造了隐忍的人民。
各类旅行指南经常标榜尼泊尔人幸福指数高,把这里当做避世之地。然而,喜马拉雅的太阳纵然温暖,但千百年的照耀依然无法真正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或许对于尼泊尔来说,需要的恰恰是改变和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