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NPD重创后,人生应该如何继续?
与NPD结束一段关系,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不会是件轻松的事。
有别于普通的失恋和离婚,与NPD的关系会让当事人受到极大的伤害,三观需要重建,内心需要重新恢复力量,此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拾对他人的信任。
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具体讨论,遭受巨大伤害后,如何面对内心的「仇恨感」,重新开始人生。当伤害已成事实,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让生活继续?原谅和宽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心如何「得偿」
你小时候和小朋友吵过架吗?
如果有小朋友推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也许你也推ta一下。
如果有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也许你会再把玩具抢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有非常朴素的人生哲学:「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们受到攻击,就攻击回去;我们受到伤害,就也让别人受到伤害。
面对一些「小恶」,这样去「报复」似乎并无不可。
这种方式让我们和别人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让我们感到世界是「公平」的,也让我们的心感觉「得偿」。
所谓的得偿,就是让心感到这样的安排是可以接受的,是能够满足的,不再有更多的委屈、怨恨和痛苦。
不过,拳叔想问问你,如果现在面临的不是这样的「小恶」,受到的不是这样无关痛痒的伤害,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被长期伤害、利用、操控;
如果你在社会竞争中被无情地攻击、摧残;
如果你的家人在暴力事件中无辜遇害。
面对已成的伤害,你想要怎么去「报复」,你的心才可以「得偿」?
别人拍了我们一巴掌,也许我们也回以一巴掌,就可以「解恨」,就可以感觉「公平」。不过,如果亲人遇害,我们是否必须牺牲另一条生命,才能感到「平衡」?
拳叔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复仇」的经历。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类角色,他们最大的人生动力,就是「复仇」:杀父之仇、权力争夺之仇等等。这些角色最后无论成功与否,好像都不快乐。
或者是结束复仇后,陷入空虚和无意义感,或者是一生都被仇恨驱使,自己也丧失了获得幸福的机会。
你的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情绪驱使,陷入迷雾,而迷失了自己的真心。
你的心,想要的是把伤害继续施加到别人身上,还是想要被公平的对待,想要被爱、被关怀?
二、善恶的界限
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在人生早期的某次感情经历中,遭遇了背叛和伤害,于是从此以后就开始游戏人生,不断玩弄别人的感情。
如果你曾经被这样的人伤害,毫无疑问,你是「受害者」,而ta是代表着「恶」的存在。
如果你是那个最初伤害ta的人,也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是「恶」,而ta则换到了「受害者」的位置。
是不是很奇怪?一个曾经的「受害者」,为什么会变成「恶」的存在,制造更多「受害者」呢?
而经历了伤害的你,现在坐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之后,你会选择换到什么样的座位上呢?
所谓的善恶,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我们很难说,一个人是「善的」还是「恶的」,我们只能说,ta做出的某件事是「善的」还是「恶的」。
经历过黑暗的人,有的变成了光,希望照亮别人的路,有的变成了影,希望让别人也身处于黑暗之中。
这两者本质上都是共情,一个是正面的——不希望别人再次经历自己的痛苦,一个是负面的——希望别人能体会到自己有多痛。当光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听到它温柔地安慰,告诉我们不要再痛了;当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听到它声嘶力竭地喊叫,告诉我们「你知道我有多痛吗」。
三、宽恕,是愚蠢和软弱吗?
拳叔在和一些受害者谈论宽恕这个话题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对方的反问:凭什么我要去原谅?凭什么坏人就可以逍遥法外?凭什么我什么都没做错却要承受这么多还要去宽恕ta?
这个时候,拳叔往往会问对方,那么如果现在可以对对方进行「制裁」,你觉得怎么做可以让你觉得平衡?
在感情上遭遇背叛的人,会说,「我希望他也被劈腿然后孤独终老」。
在工作上被攻击的人,会说,「我希望他被降脂处罚或者干脆直接开除滚出公司」。
接着,拳叔会问他们,这样以后,你觉得开心吗?
有些人会回答我,当然啦,我高兴死了,ta活该。
拳叔继续追问,这样以后,你感到快乐吗?
有些人会停下来想想,然后跟我说,快乐也谈不上,但是解恨啊!
这样的制裁,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解恨」了。
不过,解了「恨」,好像并不能带来「快乐」,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内疚和负罪感。
很多人觉得,宽恕的目的是让「恶人」解脱,其实,宽恕真正的意义,是为了解放「受害者」。
当你被仇恨和情绪控制,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解恨」,也就缺乏精力去滋养自己的心,让自己真正感受到爱和关怀。
而伤害,无论是自己承受的,还是自己施加的,都不会让心获得滋养。当我们去报复,就是把伤害施加给别人,当我们不断被怨恨和委屈折磨,就是把伤害施加给了自己。
我们讨论宽恕的时候,关注的更多的是受害者而非施害者。
对施害者如何定罪、如何处罚,是涉及到道德、情理、法理的复杂问题,而这种处罚的本质是「警示」。因为已经造成的伤害,即使处罚了施害者,也弥补不了,但是对施害者进行处罚,可以发出警示,避免类似的伤害再次发生。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仇恨和痛苦会极大地消耗人的能量。如果持续地去浇灌「恨」的种子,这颗种子只会开出「恶之花」,它无法转化成善意和关怀,而你的身边,明明还有许多善和爱的种子,却因为缺水无法生长。
当你成为光的时候,你会首先照亮你自己;如果你成为了影,黑暗就会和你如影随形。
宽恕的意义还在于,如果你一直坐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那么你会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也就丧失了获得幸福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伤害过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过,并没有谁是「绝对受害者」,可以把自己的不幸完全归结于外部环境或他人。
「受害者心态」其实是在无助地逃避: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负担自己的人生,认为应该有人为自己的不幸负责,间接地,也就认为应该有人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而事实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如果你放弃了这个主动权,你的人生就会持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最后慢慢失控。
宽恕,意味着你愿意从「受害者」的位置上站起来,选择一把新的椅子,这把椅子不是「恶」,而是「强大」。你可以从这个伤害中走出来,你仍然享有追求美好的权力。
四、创伤背后的智慧
宽恕,意味着不再把对方绑在死刑架上,也意味着把自己从受害者的位置解放出来,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
当你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可以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伤害事件,看看它让你增长了什么智慧。如果经历伤害却没有获得智慧和经验,这样的伤害以后还会持续发生。
在我们的人生中,知识获取总是容易的,智慧积累却是困难的。
智慧,就是生活教给你的真相,而真相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
曾经有一位很「佛系」的朋友向拳叔诉苦。
她是一名企业职员,工作能力出色,人际关系也不错,在公司算是一个小中层。不过她非常讨厌办公室政治,也不想参与任何派系斗争,职场竞争中本着「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精神,总是采取「逃避策略」。结果有一天,她被一名高管拿来开刀,还煽动了几个下属联合攻击她,这件事对她造成很大的打击。
她问拳叔,我真的很不明白,我觉得我很善良,而且我根本没有影响到别人的利益,只是老老实实工作,也不想要升多高的职位,不想参与别人的斗争,我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小透明,为什么还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呢?
我问她,你觉得这个人为什么要攻击你?
她说,我不知道,可能因为他自己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拿我当挡箭牌,想要制造冲突来逼迫领导满足他的要求,反正整我也不会影响到什么重要的人,看我好欺负?
我说,所以,他攻击你,是因为他想要满足他的某种诉求,是吗?只是因为形势巧合,你成为了最适合被攻击的人选。
她回到,是的。
我说,那么,你还觉得困惑吗?
她说,当然困惑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啊,为什么我这么善良,我没有侵害别人的利益,还是会受到攻击呢?
我说,你自己不是说了吗,他攻击你,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诉求,和你是不是善良没有关系。
不管你善良与否,在满足他诉求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他就会攻击你。
所以如果你觉得,只要我做个好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就不应该有人来伤害我,这个世界就应该保证我的安全,这样想,是不是你在偷懒呢?
这位「佛系」的朋友突然语塞。
在社会中,竞争和冲突是时刻存在的,是无法逃避的,你可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同时你也需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在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做好防护,在发生冲突的时候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这是这位朋友在伤害中应该学会的智慧。
这个智慧意味着,她无法完全脱离和他人的竞争和冲突,她必须做好准备,保护自己,这是她的责任。
这个智慧会让她开心吗,至少现在看来是不会,因为她不能用自己的善良做借口来偷懒了。但是我们越是接受生活真实的样子,就越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同样地,如果你曾经陷入一段充满创伤的关系,你也需要从这些创伤中获得相应的智慧,否则,你就会不断重复这个循环,无法摆脱。
你是否非常缺爱?你的人生中是否有什么缺憾是你想要在关系中得到补偿的?你是否一直用错了方法,不断地渴求爱却永远无法被满足?你是否因为自己的软弱,被人利用,或是与他人陷入病态的依恋之中?
今天拳叔交给你的小作业:
你,从你的创伤中,学到了什么智慧呢?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我是拳叔,我们下次见,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