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是票房毒药了吗?

昨天晚上,我们在《花木兰》和《信条》之间纠结,最后选择了《花木兰》,毕竟这个期待值可是从过年一直到现在延续了近七个多月,这个时间都快赶上生小孩了。
进场那一刻,看了看除我们之外再其他人,想起了豆瓣4.9的评分,再退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非常淡定得和全场座椅打了个招呼,“HELLO, EVERYONE.”
安然落座,就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样的“愚蠢内容”将等待着我们。
电影开头,就是被嘲讽说不符合历史的福建土楼,年纪轻轻一身土黄的大胆小女孩—花木兰,因为帮他爹赶鸡而引得邻居纷纷摇头。

这样的住所和环境和《大鱼海棠》里面的很相似,我想导演选择这样的住所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出于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映像,而另一方面这样包围式的建筑却能够最大程度上显示邻里关系和周围坏境,是体现主角和环境冲突的绝佳方式。

皇帝背后那莫名的亮光,被吐槽不合时宜的欧洲遮阳伞,还有贻笑大方的“对镜贴花黄”式妆容,虽然都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强烈不适,但是如果你能想起它是一部迪士尼影片,我想这样能好理解得多,在外国人眼中,那个时代的中国总是充满一些奇幻色彩的,比如说安徒生童话里的《夜莺》。

“人们在御花园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珍贵的花儿,那些花上都系着银铃,好使走过的人一听到铃声就不得不注意这些花儿。”
“它跟天生的夜莺一模一样,不过它全身装满了宝石,红玉和青玉。”
“它的尾巴上下摇动,射出金色和银色的光来。”
这样的描写在我们看来,毫无逻辑也不合时宜,但是却真实表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那就是:奇幻而精美。
如果你觉得李连杰的皇帝造型奇葩难看,那你不妨看看美高梅的动画版《夜莺》,是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为什么李连杰会有这样的装扮?

总而言之,我们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值过高而导致地评分过低,其实如果只当成一部简单的弘扬真善美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童话故事,我觉得还没有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当然我也并不是在为这部影片找借口,虽然我尽量用最平和和客观的心态来观看影片,但是里面出现的某些镜头确实也让我尴尬到起鸡皮疙瘩。
比如说,巩俐演的巫女一直让我有一种白雪公主她后妈的乱入感,我时时刻刻都觉得她要去诱惑皇帝,然后走上人生巅峰。作为一个不被认可的女人漂泊无依急切想要找到认同,这我可以接受,但是突然冲出来为女主挡箭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木兰最后被认同,众人相信木兰并愿意前往国都营救皇帝,我也可以理解,但是董将军,你竟然说:“木兰领兵,我们一起赶往国都。”
将军,你作为一个将军让一个新兵领导你,你不要面子的吗?你做将军这么多年的经验是被木兰的美貌击碎了吗?

还有最后李连杰的皇帝装,虽然是有来源和出处,但是我请问你这两条延伸到下巴的鼻毛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因为天仙的美貌,被宣扬的“吃苦敬业”以及,确实行云流水称得上本片一大看点的武打动作,都让刘亦菲避开了网友们最猛烈的口水抨击。

虽然大家刚开始对刘亦菲作为木兰公主颇有微词,但是刘亦菲在整部影片里确实没有让人有跳戏或者不适的情况,她的大致符合角色我觉得可能来自于她身上的少年感。
这股少年感我认为其实来自于她的纯净,这几乎是她所有代表角色的共同点,无论是赵灵儿,王语嫣,还是小龙女都符合她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纯净的气质。

她给人的感觉是骄养的花儿,是贵气女子,即使她一直在尝试转型,让大家看到她身上的不同面,比如说画着烟熏妆穿黑皮衣说自己叛逆,比如说素颜做鬼脸,发自己胖胖的照片表达自己也是邻家女孩,再比如读英文哲学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大家扭转对她的印象:纯净,空旷,美丽。
网上前些年所流传的她的那些恶评,绝对只是无稽之谈,因为痛苦这种事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可是她从来没有外露过哪怕一点点。
但是她不是那种仗着美丽就横行霸道的女孩子,她愿意努力和吃苦。
整部影片有一个镜头,就是祠堂离别时,她眼睛里的坚毅确确实实震撼到了我的内心。
但是我觉得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用十年时间做了这么多努力,却依然交出了不及格的试卷,美丽如此,天赋也如此了。她已经是票房毒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