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都市哥特故事集---《新婚之夜》四星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还挺起伏的,值得一说。可能因为书名和文案的原因,让我最开始是抱着读当代婚姻故事的期待开始阅读的,所以当读到几乎每篇故事的展开都围绕着一场凶案,这种强情节的设置使得故事悬浮于生活表面,有些生活场景的描写,甚至有点塑料,更像一本犯罪题材的类型小说。这种感觉从《模特》开始,到《看不见的高墙》最为强烈。但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更改了预期后,反而觉得这种强烈的戏剧感也挺好,在紧张的冲突中,把人性的恶释放出发。尤其是在后面两篇《一个人的罗生门》和《新婚之夜》中,作者从写法上绕过了对当代生活的描述,一篇以自白推进,一篇以几个人的对话推进,更像是舞台剧,而舞台剧本身有时就是和现实生活剥离的。
在剩余价值的采访中,作者也提到,她不是只想写女性故事,虽然这个集子中的几篇都是围绕女性相关的社会事件展开,比如称职妈妈、出轨、性暴力、儿童失踪,但其实这些故事中并不只有女性,说这些故事就是女性主题,显然省略了男性在这些社会事件中承担的角色。在《模特》和《看不见的高墙》中,作者采用了男性的视角,这无疑增加了她写作中的难度,但这种尝试揭开了故事中的另一面,还是很值得书写的。另外有趣的是,这两篇男性视角的文章,主人公都是出身贫困,有着画画的梦想,来到大城市打拼,后跻身社会中层,做着入世的工作。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略有文艺特质的男性心理更容易揣测,但还是期待这种男性身份能更加多元一些。
最喜欢的还是《我要告诉我妈妈》,一方面是因为设置更加贴近生活,人物的处境更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其中对于暴力的探讨,我觉得是比另外几篇有死人的故事更加深刻。(下面涉及剧透)文中的母亲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脾气很不好,在自己组建家庭后,对丈夫和孩子也动过手。这和很多小说中的设置不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也可以是暴力的施与者。故事中她家的楼下住着另外一对母子,可以看出母子的相处和她从小的成长环境很相似,这个儿子也有暴力的倾向。结尾她在大庭广众下对邻居的儿子大打出手,故事结在这里很聪明,之后我们不难想象一连串的后果,她暴打儿童的视频被挂在网上,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丢了儿子的抚养权,被从公务员系统中开除等等。故事中探讨了暴力的起源和传递,施暴者的心理,还有能不能以暴制暴等等,比单纯去写被暴力损坏的人更加立体。
最后想说,作者的风格让我想到麦克尤恩,也是在日常中包裹着暴力,还挺期待作者将来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