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堪回首 蒂尕字禺草号汉阳
今见“郑燮四十一岁书”,不由想起那段越俎代庖的年代,那场触目惊心不堪回首的内乱。不知天高地厚学生娃娃们,被利用时的盲动,那股悖离祖训藐视做人底线的莾气。那是宁为真士夫,不做假道学的拼搏,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疯狂的岁月,为保家,竟鲁莽做出螳臂当车,徒劳盲动之举-手握斧头立于门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如不是被好心邻居强行将我拉走、如不是遇上来革命是家母所教的学生,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在那段浮躁动荡可恶的年代里,红色海洋趋使暴力席卷全国,在不长的友益街上,轮番上演着沥血和暴力:挂牌戴高帽,游街的队伍接踵而至。大热天因赤脚游街,强迫穿多件皮袍而热死的瘦弱女士、被烈火活活烤死,滑石里那无辜老太太、市十六中“四大金刚”(四个女生)用铜头皮带连续抽打,至死的无端大爷......那些触目惊心暴力嗜血场面,至今噤若寒蝉挥之不去。
记得武汉结核病院刘院长家被抄时,红卫兵焚烧他家中常用物件、家具等,他呆若木鸡噤若寒蝉无动于衷,当抱出他那厚厚的笔记本靠近火堆时,他伤心说:“这是我几十年的心血,是难得的临床资料,你们留下它们吧!最好上交给组织,这可是用得着的......”此类事不胜枚举,真的是太多太多,虽,事已过去五十四年有余,回想起来仍感悲戚和不寒而栗。
一群不知柴米为何物的读书娃娃们,凭借一腔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在伟大领袖号召下出走课堂,轻车熟道冲进所敬爱老师的家,如“帮助”其他人‘破四旧’一样,帮助老师洗心革面,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学生们无畏无知地胡闹,打、砸、抢成其必修课程,被其焚烧、毁坏那些(自认为)“封资修”的文物和老物件,其实件件都是宝!当年他(她)们哪里知道,这些老物件是最美好的事物,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是美的、是适用、有益于传统社稷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资精神、是延续传承奕叶崇光载体、是历史存在及物质进化的全过程、说具体: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及制度的延续和传承之根。家父曾经说过:“其实,家中那些古董罐器,那些最不起眼的破烂玩意,才是最传统,最值钱的......”无知的我和学生娃娃们哪里懂得这些,“革命”二字冲昏了头脑,分不清好坏,更不懂知白守黑,将老物件统统看成不红及黑的垃圾,要革其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多好的建筑、物件似是而非地给毁了,给丢了,罪过呀!罪过。
在举国上下“破四旧”运动中,打、砸、抢盛行时,学生们严刑酷吏,腥风血雨倒行逆施,其毁坏性,超出秦始皇“焚书坑儒”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世道疯狂之猖獗,非同一般。作为教书育人的父母,自然也难逃此劫。
经“破四旧”学生娃娃们一连几天翻箱倒柜的折腾,家中一切来了个底朝天,其中几间房被整得面徒四壁空空如洗,其面积还增大不少。原本窗明几净的家,已面目全非一遍狼藉。家具掉了个面,倾倒的、砍坏的、破损的比比皆是;原摆放有序的家具、字画、书籍、唱片、及各类玻璃瓷器物件,诸多已无翼而飞,留下残垣破壁已成垃圾碎片,与生活用品胡乱搅在一起等待丢弃。家中所挂的中堂、条幅,对联有一幅无一幅地散落一地......
等学生娃娃们满而归载后,呆在一旁一直没吱声的家母,这才慢慢地起身,优雅习惯性地捋了捋“旗手江青式”的短髪。从那抬起头颅和苦涩的眼神中,看到的绝非仇恨,而是慈祥惋惜痛心的目光,和那股百折不挠韧劲不拔的精神。被刺伤的那颗心,依然宽容、豁达,恨铁不成钢。面对现实,着手收拾被学生敲碎的家,此举告诉我:“这小小河沟算不了什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要学会面对现实,脚踏实际勇敢地向前走,迈过这道坎就是胜利......”
当她信手拾起身边那半张条幅道:“这‘郑燮四十一岁书’难得的好字,就这么给毁了实在可惜!要知,宋朝有个连中三元的王曾,其父王沂公遵照惜字如金教诲,只要见到地上有字(纸)就拾起来洗净晒干再焚烧,不让落其毁入污秽之中。其子方能罕获科名,得此福祉(注:整个宋代三元及第者仅宋庠、冯京、王曾三人);得找到这条幅的另一半……就带着我满屋寻觅。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真在那被踢到墙角的残书唱片混堆中,找到被撕下的另一半,递给我说道:“留着,今后用得着的。”停了一会,又慎重对我说道:“孩子你要给我记住!肚子里的学问,那是谁也拿不走的!”可惜,不久就串联、下乡离家几十年,独自飘泊在外的我,辜负了家母对我的嘱咐与教诲,没能认真去理解和好好地遵照执行,故而荒废了此生。
自那以后的相当一段日子里,我和家母几乎每天在各个房间内清理,拾起那些残存的物件,如:破损的书籍、文稿、唱片、相册、残存字画、条幅、散落一地的金石图章、被撕毁剪破的衣物,只要还有保留价值,统统小心拾起来收好,以便来日修补。为了防止暗藏其中的玻璃瓷片碎片伤其手脚,不得不用小棍先让杂物挪,找出里面有用可修复的好物件,“郑燮四十一岁书”就是其中之一,也因无知和盲动,毁坏了那些本该留下好东西。
我记得,那套做工精细的锡制餐具,是一套可供八人同时就餐的那种。那周身龙飞祥云图案的壶身,四龙戏珠的锡壶盖, 左右祥云卍字组合成的壶把,给整套餐具画龙点睛。锡碗、锡杯、锡盏、锡瓢,两头镶锡花紫檀木筷、和紫檀木把的瓢,全套残餐具均镶着祥龙和吉云,非常精美好看。放在暗楼角落上,一个不起眼破旧的木匣子内,旁边还有盒套西洋餐具,这才躲过学生娃娃抄家那一劫,但可最终难逃非白即黑,有眼不识金镶玉,年少不懂珍惜,我那一时糊涂,悖离了道德伦理的手。
当年傻乎乎的我,竟把锡制餐具当“四旧”给破了。当时我革命,真的还革得蛮彻底,我用炉火,逐一将其融化到一个大罐头盒里,所花的时间之长不言而喻。那盒套西洋餐具,刀叉瓢等,也被我分给邻里的小伙伴们,总算物尽其用,继续为人服务吧!
那种大听罐头盒,是五十年代中期,汉口永安市场处置美军战俘物资,是所购回几听罐头中,装可可粉罐头。三年灾害时期,这听可可粉可救了大急,所摊成的软饼,塞进我们饥肠辘辘的嘴里。一听罐头足足有十磅(4.54公斤重)。据说当年运气好的人,在这批战略物资罐头中,一听截获走私的劳力士手表二十几块,及一些走私的贵重物品。随着时间推移,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也不知那一大罐锡,什么时候,在哪里给丢掉的。
奶奶是杭嘉湖兵备道郭公(馥卿)的嫡长女,陪嫁时的嫁妆颇为丰盛;几百两黄金首饰、整张的虎皮、狼皮褥子(家母曾说过:“虎皮两个儿子各一张,八张狼皮分给儿女们”。此十张皮褥子后全溜进“达官贵人”家。)整箱整箱的宜兴壶、景德镇瓷器、福建漆的用品和清代衣物等……记得楼上后房、亭子间和楼下琴房的暗楼上,全部堆满清一色福建裹牛皮的大木箱,而且都码得很高,一直顶上天花板。那些箱内所装的原包装物件,在学生们搬离前我从未见过。在搬那两大箱宜兴泥壶时,八个学生们费了好大劲从暗楼上才搬下来,好奇趋使我上前一看究竟,就在他们即将搬出门时,我向他们要了二把(壶)玩,熟人好说话,没想到他们竟让我挑,匆忙中挑选了自认为最漂亮最好的二把,事后,家父告知这两把是最撇的,看来绝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是不读书就是睁眼瞎,孤陋寡闻可悲得很。
学生们先后从家中拖走的东西,整整装满四解放牌汽车,最可惜的是板浦、安丰百姓送给老爷爷的颂文、万民伞、先祖所撰文章、几套家谱、大量唱片(不少绝版)近二万册的古籍善本、英、俄文原版书、及三百多幅极有收藏价值的字画、历代名人镌刻的金石图章......我记得有含准备出版(黄宾虹看后赞不绝口的)“明贤二十四图”(明朝字画)、边寿民的花草、文天祥四水归源砚(台)、陈鸿寿书“读书承志”等、老爷爷杭州流留芳照相馆拍摄《西湖风景》,那是1924年夏天,解组归田的老爷爷,携杨老太送四女张云岫赴美读书,顺道游“西湖八大景”所照,集诗成册为之念相。哪知四十二年后,竟被盲动无知常来家中补习的学生撕毁,幸好影集上的题诗墨迹尚存,这可是“怀清斋主”留世不多的墨宝。这是家族的念相,是安丰盐课司学习先贤两袖清风勤政为民的教材。除现见到,藏于省市博物图书馆、私家珍藏的古籍字画外,希望这些人类文化遗产不要毁于那场内乱!还在人世间,继续为社会服务,供人鉴赏学习。古籍
“郑燮四十一岁书”重新装裱后,我才认真一读,上面的异体字借《古榴字汇编》、《篆刻正反字典》查看,总算捋清。根据诗词平仄韵律,条幅最后那个异体字认作“赤”,似乎不妥。现全文抄下,望智者知者拍砖斧正告知为盼!
“官人夏午簟如波,佳人無汗嬌輪羅。郎狂䉈髪投裏多,妾心憐慣不能呵。好為君綰髻如螺,別有憐鄉奈妾何。鳳起槐涼似人跡。拒郎斂坐顏微赤。”
甲寅清和月立夏日板橋鄭燮
(雍正十二1734年农历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