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活力的6个表现,以及解决方法】
说白了就是心理老化,挫败感严重。是因为没有毅力?懒散?消极?不是的!结合我身边的人,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不懂得享受过程。 没法从当前感受到活力、愉悦和成就感,心里想的或是不辜负父母、领导的期望,认为只有好的结果才算圆满,而结果又往往不尽人意。这就导致原地踏步,在一个怪圈中越陷越深。
这就是固定式思维的局限性,改变思维模式绝非易事,不过这类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只要对自己宽容些,明白“当你在做一件积极的事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积极的”这个道理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2.不自量力。 大多数“人生真相”都是残忍的,要承认它们的存在,认可它、然后适应它,不要强行改变它,因为改变不了,就像很多人背后说我坏话一样,我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吧。
你现在看起来的确“行尸走肉”,但你过的也不错啊。不一定非要大风大浪才是人生,也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走出舒适圈”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我是快到40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
3.依靠兴趣。 做什么都纯看兴趣,想一出是一出,失败了就开始找借口“感觉没兴趣,做不下去”,但是又找不到兴趣。其实任何领域做到高手级别,都要强迫自己,兴趣是靠不住的。
组织二号头目 说得好:“人生的关键是主动去吃屎”一旦什么事,你把它当成工作,以此谋生,痛苦、失望、焦虑就会尾随而至,几乎毫无例外。
4.做事没有目的。 这类人和追求兴趣的区别是:做事情很有毅力,但是越做越无聊,越坚持就越不想坚持,比起身体的疲劳更像是心理的抗拒。做事的初衷是提升自己,但是太过盲目,难免满是迷茫。
这时,只需要个人计划就可以解决,计划一定要分阶段,制定短期任务和目标,不要犯 “好高骛远”的错误,想要达成目的,先要学会把握过程。
5.太过在意自己内心想法。 有一种人,把全部精力和努力用来维持内心感受和情绪上,只是在一次尝试中失败了,就觉得自己不行,总觉得做什么都难。
这种状态的实质并非指你的心理的某种状态,而是指你注意力习惯性的倾向对象,平时注意多享受和体验生活,调整重心,平等地看待生活和自身。
6.害怕风险。 拼尽全力想要规避所有风险,试图让自己处在可控的、熟悉的、无风险的状态中。但这是不现实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晚上停电了,有的人可能云淡风轻,有的人会想到充电问题、照明问题、安全问题等等,这就是规避风险的程度。对于一些小事,考虑得太多自然会变得蹑手蹑脚,其实犹豫真的就会败北。
要想不油腻,从好奇心开始、从不怕丢脸开始,我们的口号是“要骚气,拒绝老气”。 破解心理老化,失去活力,终身成长是关键,不断改变和进步才能提升。 (写书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