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荣耀(一)
由剧及自身,学生思维看剧
职场剧,反映现实,容易引起共鸣,因为代入感太强;也容易引起反感,也是因为代入感太强。同一部剧不同人观感如何,大概受自身经历以及心理素质的影响。
我感受最深的角色之一——高思聪,top学校出身,学霸精英类型,善交际,聪明又骄傲。这些形容词里面,只有骄傲这个词的走向会引起争议。骄傲的人会把骄傲写在脸上、眼睛里、话里,以及所有可以展现骄傲的地方,因为有底气,所以有骄傲的资本。而这种底气的来源除了硬性条件,还可能包含成长过程中来自周围人的夸奖、羡慕、肯定,甚至吹捧。
小高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以及周围人对他表现的反馈都应该和之前在学校的经历类似,能力强,会办事,同期实习生对他满是羡慕和吹捧。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没有怀疑过他以后的社畜之路会一帆风顺,他会被重用,被夸赞,做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成绩,升职加薪,人生巅峰。同期的实习生应该也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转为正式工以后,换了领导,从天堂掉到地狱,之前的高光加成全都被剥夺了。从一个准备干大事的人,变成了一个被迫无所事事,或被分配做一些实习期间都不曾干过的杂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落差和不满,不解,尝试讨好却被冷落积压的怨恨,都是后面他想要跳槽的原因。
高思聪的一系列操作对比主角小白孙弈秋的操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历和背景以及聪明厉害这种特点,有时候是一种束缚,会画地为牢,给自己加上无形的条条框框。小高对小孙看上去友善的态度应该是长期积累的待人素养,本心里应该是不屑把自己放在和小孙同一个高度,也不屑认为小孙可以成为他的竞争对手的。被分配做一些比较基础和简单的事情的时候,小孙因为背景一穷二白啥都没有,反而能够更坦然地接受,而且会尽力做好。而小高就会觉得自己一个top学校的聪明又能干的高材生,居然要做这种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学习价值、不需要脑子又耗费时间的事情,简直是浪费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会委屈和不满,甚至怨恨。
印象中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也很正常,谁不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呢。但事实往往是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扔到人堆里都看不见的普通人,那些曾经给自己底气的东西不要变成束缚自己的东西就好,更不要变成用来推脱和敷衍的借口。人和人不一样,大多数人也都差不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