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 器物的第二次生命

“良器能纯化周围的一切,人们的心慌意乱,也能因此而心平气和。若没有器物之美,世界将一片荒芜,杀心四起。”——美学家柳宗悦
01
器物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简史
当人类被称之为“人”的时候,也是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

从原始时期开始,对器物的需求便出现了,从人类用双手捧水喝的行为,到后来学会到用树皮包裹食物,再到发明“碗”;从最开始的模拟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创造工具,人类在日益增长的认知中,造物的意识逐渐萌发。

02
器物之美,从远古踏歌而来
《易经》书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物承载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反应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艺术文化、朝代文明等。

真正好的器物,如阿城先生在《洛书河图》里所说的,带着远古文化的讯息和审美。唐朝器物造型雍容华贵;宋代器物简约淡雅;清朝器物精巧绝伦,中国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

▲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牛角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鸳鸯莲瓣纹金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象牙镂雕提食盒
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分辨及使用茶道中数十种器具。而这正是器物在中国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最好例证。

03
器物的传承,也是礼仪的传承
在当代,人们对于器物的需求与讲究,似乎远不如前。因为方便、快捷,我们更多地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而对于礼仪和审美的传承却被大大削弱。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我们除了考虑包装在产品中的作用以外,开始更多的关注容器本身的造型在文化上的传承。
良品铺子·年货礼盒▼


褚 橙▼


诚信诺·solar media▼

雪花·匠心营造▼


张裕·窖藏白兰地▼

鲁花·小磨芝麻香油▼

牛栏山·40周年纪念款▼


2000米·尊享系列▼

中国的器物之美,来自于5000年浩瀚的历史长河,是中国审美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表征。 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回望过去,每一个“器”,无一不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匠人精神与人文特点。与此同时,包装已然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中国的器物之美,以另一种方式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