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甜)
《袈裟》 1 “木脑,今日前来又是为何物呀。” “啊,苏姑娘,院内新来几位剃度入门的师弟,方丈让我来取些纳衣”被突然叫住的少年和尚,双手合十,匆匆表明来意。 “喂,你现在好歹是院内众多师弟的偶像,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僧人,怎么一见到我还是这么木头木脑,怕我吃了你吗?” “我…” 苏姑娘眉眼含笑看着少年和尚半响说不出话的样子,又索然无趣道:“跟我来吧” 少年和尚赶忙跟上…… 那年,山下边境之处蛮夷入侵,农具不敌刀斧。 方丈带领众武僧下山救百姓,退蛮夷。经此一劫,百姓无力抚养流离失所的两个可怜孩子。半大的男孩女孩就被托付给了方丈带回寺院,男孩姓木,女孩姓苏。 男孩慧根聪颖,佛法功法,皆有所成,深得方丈欢喜。 女孩慧心巧思,做衣织布,熬粥做饭,深得全院欢喜。 男孩女孩皆为报恩,总想着为寺院做点什么。这一做便是十年。 2 “木脑,你…真的愿意一辈子在这寺院做和尚吗。” “我佛慈悲,佛救济了我,修习佛法,救苦救难,普渡众生,本该如此”少年和尚双手托着纳衣正欲出门。 “算了算了,你一心向佛,是你本心,我自无话可说。方丈帮我打听到一些南方亲戚的消息,我准备去投奔他们。” 少年和尚脚下一顿,眉头微皱,缓缓的开口。 “何时动身,我去送你。” "三天后,佛诞日,给大家再准备顿斋饭就走。” “好” 云淡风轻,暗星残月, 少年和尚跪坐于佛前,打坐诵经,可是心神不定,低头望向袈裟上绣的一个“木”字,口中喃喃道“我…之本心。” 更阑人静,灯影摇曳,少女坐于灯前,挑针穿线,屋内唯一的箱子装满了僧人穿的僧衣、海清,每一件上都绣了一个"木”字。 3 都说少年和尚,慧根聪颖,如若一心向佛,日后必是高僧,难免要主持礼仪之事,那就缺了件红色袈裟。可山上全是粗布素衣,又无染料。苏姑娘这般想着,只能下山一趟买些红布,给木脑做一袭袈裟。 下山之路,姑娘和木脑走过十年,佛门山寺戒备森严,也从没流寇宵小之辈敢来此处惹事,这次是为了木脑之物下山,可不能叫他,苏姑娘便只身一人,独自下山。 边境之处,蛮夷大举入侵自然不会时常发生,可偶尔亡命的流寇强盗,也不会让附近的村镇太过太平。少年和尚,这些年救了不少百姓,却也成了宵小之辈的眼中钉。 终于,被他们等到了以为可以拔去这颗钉子的机会。 当苏姑娘独自到了附近的小镇,很快就被一些不怀好意之徒盯上… 苏姑娘只是一个女子,木脑又不在身边,在这些面露凶光的人围堵之下根本没有一点逃脱的机会。 精通佛法的少年和尚,苦思冥想一晚上也想不通自己的本心为何,心中又为何悸动。 4 上完早课,迟迟不愿起身,看着眼前的方丈,又低头望着自己的僧衣低身道:“师父,红尘怎么剃不净了,我原以为我一心向佛,如今我不知本心为何,她这个人啊,怎么就成了我身上的袈裟。” "袈裟本无清净,你之本心便是你心中所想。" “心中所想”少年和尚想起那个总唤他木脑的苏姑娘。不由心头又是一动,他思索片刻,问道:“可若我心中所想,与我该做之事相悖又当如何。” “你该做何事。” “报恩,师父和佛对我有恩,弟子理所应当虔诚向佛”少年和尚不假思索的说道。 “报恩?你这些年,也救苦救难救众生,你何尝想过要他们报恩?”少年和尚看了方丈一眼,深深的行礼,正当站起身时。大堂外快速跑来一位师弟,对着方丈微微行礼立马说道:“木师兄,不好了,苏姑娘今日下山被流寇抓住了,流寇派人上山传信,说只准你一人独自前往,当他们面自断双臂他们才肯放了苏姑娘。” 一丝本不属于修佛之人的凶煞之气在少年和尚身边周围凝聚… “还不快去!”方丈大声训斥。 5 山下一处荒废的小庙,数十个面容歹毒,却都是残肢断臂的流寇,分散小庙周围,只留下两人看守着苏姑娘。 “看到没,我们这些兄弟的身体都是那个秃驴搞的,今日就让他也知道知道断臂的痛苦”一名脸上带疤,独臂的流寇面露狰狞之色。 "你们都是活该,木脑断你们一臂,留了你们性命,没想到你们没有一点忏悔之心。" “你给我老实点,要不是要利用你威胁秃驴乖乖听话,早就让你先陪兄弟们玩玩了,不过等我们拿下秃驴也不迟,嘿嘿…”另一名面上更显淫秽之色的流寇猥琐的笑着,同时独臂慢慢的朝苏姑娘脸上伸去。 “呸” “嘿,给脸不要脸”那只独臂又重新抬起作势准备拍下。 “嘘,二哥,外面好像有动静。” “瞧把你吓的,我们十几位弟兄在外面,秃驴来了早就喊了。” 然而话音刚落,门外走进一个浑身浴血的少年和尚,宛如修罗杀神,猥琐流寇的手还举在半空,不断的哆嗦着。本想着马上以苏姑娘作为人质要挟,可见此修罗凶神,两个流寇第一反应竟是跪地求饶。 “佛已经给过你们一次机会,我不会再给第二次。” 待一切结束之后,少年和尚解开苏姑娘的束缚。 不等姑娘说话,少年和尚先笑着说道:“今日前来,是为了苏姑娘” 姑娘笑靥如花的看着少年和尚问道“不当和尚啦?” “救苦救难,不必拘于佛门,何况我之本心,心中所想皆是苏姑娘” “那我刚买的红布…” 少年第一次毫不顾及的抱起姑娘。 "做成我们新婚的新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