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读书会第56期赛珍珠《大地三部曲》活动记录

编者按:一期一会风雨无阻,2020年9月12日,宿州读书会在书式生活举行第56期线下活动。从2015年首期开始,在过去的五年,读书会在这里已举行过总36期读书会,以书会友分享阅读,在此留下许多美好悦读时光。适逢书式生活快要搬迁装修,本期也是读书会在书式生活举行的最后一期活动,近二十位书友坚持到场,分享交流本期读书并向书式生活告别。这五年,感谢书式生活对读书会一直的场地支持,还有一路同行的书友老师们。
活动时间:2020年9月12日 活动地点:书式生活 活动主题:赛珍珠笔下的宿州大地 活动书目:赛珍珠《大地三部曲》活动主持: 潘广兰老师 文字记录:孙莉老师 摄影视频:走肖 参会书友:魏老师、单老师、周老师、潘老师、侯老师、孙老师、张老师、曹老师、石老师、黄老师、汪老师、杨老师、李老师、唐老师、马老师、赵老师等书友。

一、主持致辞:
今天是2020年疫情后读书会第五场线下活动,前面有两场是在宿州与灵璧举行的读书活动,还有两场是泰山行与山西行,其中夜爬泰山自己也参与其中,深有体会。值书式生活即将搬迁装修之际,今天这场是宿州读书会在书式生活举行的最后一期活动,感谢书式生活这几年来对读书会的支持,感谢赵老师还有大家多年来一起坚持纯粹读书。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是作家、人权女权活动家。《大地三部曲》是唯一一部以中国皖北地区为题材的获诺奖的作品,描写的背景是上世纪的宿州。赛珍珠在1938年成为第一位同时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女性。

二、新书友介绍 本期活动嘉宾南京大学博士周老师、赛珍珠研究会侯老师、潘老师、唐老师。

三、沙龙讨论 魏老师:《大地三部曲》故事描写真实,是作者用心写出的一部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皖北。第一部的主人公王龙的名字是有含义的,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为主人公取名王龙。描写的虽然是甲午战争以来皖北农民的生活,代表的却是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赛珍珠的父母在中国传教,现在宿州市立医院和福音堂都有她的遗址。《大地》获诺奖的原因:真实再现历史,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并被拍成电影。


汪老师:三部曲的手法与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大地》最广为人知,容易让人想到余华的《活着》,文字有点翻译腔,没有语言上的技巧,但这样比较适合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悲惨的社会现状。主人公王龙付出了并得到了,这源于他对土地的执着的爱。《儿子们》描写军阀混战的社会,对王虎的描写有点理想化了,他的人生太顺利了,让人感觉不真实,事实上军阀混战时期是非常残酷的。《分家》中主人公王源的大段的情绪描写、心理纠结,反映了中国新旧交替对个人的影响,也反映了父亲和家庭对他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复杂造就了人物性格的复杂。王源名字解析:追本溯源之义,内心还是想回归大地。

赵晓凯老师:《大地三部曲》的变与不变。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作者表达的三代人的生活及想法是不断变化的,但阿兰是不变的,一直默默地生活默默地付出。王龙生活贫富前后是有变化的,但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儿子们也都有变化,比如王虎身份地位的变化,但他有自己的坚持:不做强盗。一代代人的思想在改变,哪些要变,哪些是不变的,包括后来的革命者,也曾迷惘过。

唐老师:读《大地》通过外国人的书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农民。王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又不是普通的农民,他对土地有深深的热爱,把土地当做根本,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发迹。阿兰是旧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一些做法在现代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比如自己生孩子,艰难的时候要卖掉自己的女儿,甚至还亲手掐死了一个孩子。但从她的出身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些生存都是奢望的日子里,只有先保大人。

曹老师:整本书给人最主要感觉就是语言简单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很接地气,让人忍不住想读下去。第二部《儿子们》,主人公王虎目标性太强,也太简单,就是要打仗。本书也将作为藏书留给孩子成长后阅读。

张洪老师:从首期参会到现在,每期我都有记录,读书会推荐的书确实都是好书,这部《大地三部曲》尤其如此,读完对书中的故事及人物都印象深刻,特别是阿兰,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想法去乞讨,在自己生孩子方面更令人不敢想象。本书讲述20世纪三十年代时中国农民的一家人,选择有代表性的讲了这家三代人物的生活,形象地把那一时期中国农民所处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美国作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确让人敬佩。
读了这篇作品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物:一是主人公王龙,挨过饥荒讨过饭,凭自己的勤劳、节俭和对土地的热爱而发家致富,过起了地主的生活,为儿孙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是一个朴实的勤劳的中国农民典型,但富裕起来的王龙还是花重金买下妓女荷花,也没有逃过男人有钱就变坏的通病。二是王龙的结发妻子阿兰,一个朴实、有胆有识、通情达理、任劳任怨、忍气吞声、勤俭持家的一个旧社会女人的标本,最后一无所有,在王龙的冷眼中死去,可悲可叹!三是王龙三子王虎的识字妻子,在王虎那里没有得到爱情带着自己的女儿到上海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女人活的最实在。
汪老师补充发言。主持人补充小结: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民对土地是有着虔诚的信仰的,生活的变化会对个人发生很大的影响,而最终来自于大地要回归于大地。

李老师:对书中人物印象最深的是阿兰,在大户人家生活过,见过世面,知道在乱世中拿到珠宝,在家庭生活中,勤俭持家,照顾公公,对荷花的态度是一直不见。书中也体现了一个轮回的观点,比如灾荒之年逃难到城里的王龙做车夫和后来王源看到车夫的描写。还有王龙靠阿兰拿地主家的珠宝发财到后来他的子孙们被农民洗劫一空。

赛珍珠研究会侯四明老师:《大地》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中国农村场景,把中国大地的状况,及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人民、发生的事情呈现到世界的面前。赛珍珠在宿州生活五年,在今天的大河南街福音堂院内生活过一段时间,书中描写的大地主王家就位于现在埇桥区大河南街。

欣雅老师欣雅老师因事没能来到现场,通过赵老师线上分享她的读书心得。读《大地三部曲》第一部读得畅快淋漓,其一,《大地》把农民的勤劳、务实、踏实,描写的非常详尽。其二,从《大地》中了解了当时的中国文化,比如男尊女卑等。其三,阅读中可以看到作者是全身心地融入到中国生活中了。

周老师:本期活动嘉宾南大博士宿院周勇老师,同样长期研究赛珍珠,围绕赛珍珠及大地三部曲,周老师在会上向大家作了详细精彩解读。

三部曲特别是《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的描述。

《大地》的背景,是上世纪北洋时代,作者把很多听来的故事也融入到了作品中,比如水灾的描写。离开了土地就没有了生命力,这也是第二部、第三部没有第一部好看的原因。

赛珍珠故居考证:共有三处:一处在今天的大河南街福音堂院内,一处在原宿州市市委党校院内现在国购广场,一处在现宿州市市立医院院内。

赛珍珠之外也有作家描写过皖北的社会,但都没有达到赛珍珠的史诗般的高度,这种差别就是生活的表层与根部的差别,局部与深度的差别。

作品在审美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描写,比如民居大院,皖北大平原,传统节日等等。单老师补充发言。 四、自由交流 主持人小结,与会书友自由交流读书。

五、合影留念 赵老师致辞感谢书式生活多年支持,参会书友合影留念。


本文首发于宿州读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