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前段时间玩一款游戏,勾起了对死亡的憧憬。
游戏是《零:濡鸦之巫女》,它的背景故事,日上山有一座神社,一些痛苦想自杀的人,会进入日上山,在神社巫女的陪同下,自杀。
(巫女是有“影见”能力的人,基本都是自幼能看到“亡者”的世界,被送进神社后,经过锻炼,能够感知到别人的思想。)
自杀的人,基本都是痛苦和孤独的。巫女感知到自杀者的痛苦,痛苦和孤独就被分担了,对死者是一种安慰。
巫女分担了太多自杀者的痛苦之后,会成为“柱”,封在黑棺之中,用以镇压黄泉之水。黑棺中有一种水,可以使巫女介于生与死之间,肉体不腐坏,灵魂正常活动。如果心灵不崩溃,可以到达某种程度的“永生”,更长久的镇压“黄泉”。
为了维持封在黑棺中的“柱”的心灵状态, 会在自杀者中选取新郎,与巫女进行“冥婚”(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某一天,神社来了一位罪孽深重的自杀者,在被巫女感知到其罪恶时,羞愤难当,杀掉了神社所有的人。
神社的传承断了,被封印在黑棺中的巫女,用痛苦的灵魂镇压黄泉的“柱”,再也等不到她们的新郎。
于是黄泉之水喷涌而出,整个日上山地区被“亡者的世界”侵染……
故事主线是一个挺悲伤的爱情故事,不做叙述。
故事背景中的死亡形式,引发了我许多幻想,我以前是常常幻想死亡的。
心情差的时候,就想着被车撞死,或者以命为代价,救一个有钱人,总归大多是正当的死亡理由,能换到一笔钱,偿了父母的养育债。
心情好的时候,就想着60岁自杀,去山里,或者海里,总之,就是风景秀美,死后无人知,身体最好被野兽吃掉。或者能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上面在种一棵树。
但重来没想过,像游戏里这般,由巫女陪同,还可以选择冥婚的。巫女的命运可知,她们都是纯洁、善良的人,她们一眼就能看清一个人的所有,她们选的新郎绝不会有错。
游戏中,自杀被仪式化了,而且成了“镇压”黄泉的一个环节,被正义化了。巫女的陪同下, 痛苦被分担了。若有幸被巫女选中,结成冥婚对象,孤独也被消解了。
这极大的拓展了我对死亡的幻想,在游戏通关后的半个月之间,都沉浸在这死亡的幻想之中。
死亡,我的概念里,可以分为两种,主动死亡和被动死亡。我是偏向主动死亡的,在身体思想到了某种状态,虽然能继续存活下去,但痛苦已经大于喜乐以后,觉得“人间不值得”以后,就选择死亡。
被动死亡,就是到了存活的极限,已经无法再维持生存条件了,现在平安盛世,大多数人都是身患重病,无钱医治,死在病床上。
主动死亡,仍不被大众所接受,被“污名化”,在我看来,只要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后的自杀,都不算一件坏事。
毕竟在这世上,我选择不了出生,选择不了家庭条件,选择不了智商,甚至健康也有一定程度选择不了,我只是时代洪流中的小虾米,被挟裹进写好的剧本里演戏。我觉得我应该有罢演的权利。
当然,这个世界仍在维持着旧时代的思想,那个以“人口”为第一生产力时代的传统,通过各种形式,绑架着人的自主选择权。
将其污名化,冠以“懦弱”“逃避”“自私”“没良心”之名。宣传年轻应劳累,老年生活才是补偿。鼓吹推进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险,让人在需要钱的青春年华,将收入分给衰朽的老年生活。
养老保险,从理财盈亏角度判断,活得越久越赚,死的越早越亏。
而对付衰老和疾病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死亡,我们所有人住进坟墓,是唯一的结局。
何不让生与死,都变得更无畏呢?
(题外话:正义化很重要,比如:战争,正义化以后,杀人和被杀都变成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