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生活日记
1. 初来乍到,那些失落与欢笑。
14号报道,我是13号离开家的。上午收拾好行李,超级重,寄的安能物流,应该三天后能够收到。这天的事儿有点多,还好最后都完成了。重庆下了一天的雨,气温骤降,我穿上了久违的外套。原以为自己会奔波几处,最后实际上也就去了歌乐山,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师傅说相机可以寄给我,1寸照片也可以打印之前的,所有从歌乐山还了钥匙后,我就回到住处了。
回到旅馆见到了何同学,我们从大学同学发展到了研究生同学,这中间还有许多的巧合和意外,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奇妙。想到两年里在北京可以互帮互助,特别是非常麻烦的报道和入住宿舍,身边有人陪着,内心就很安定。
七点的飞机,我们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了机场,聊天,拍照,吃东西,一会就混到了该上飞机的时间。九点半左右到达首都机场,阳光明媚,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的干燥的空气和舒服的阳光,我终于逃离了潮湿的山城。第一次背井离乡,心里对首都有非常多的期待,想去天安门、故宫、长安街,想吃炸酱面、羊肉火锅、烤鸭,一边想感受大城市的喧哗,观摩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成果,一边想体验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骑着车穿梭在胡同巷里,但一切的一切,在到达后都化为了泡影———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未经允许不得出校。

行吧,闭关修行,只要学校的基础保障提供得到位。但一到食堂就失望了,番茄炒蛋,黄瓜鸡丁,馒头稀饭...这不是在哪都能吃到的么。在重庆就吃这些基础伙食,来了还是吃这些,一日三餐,就这么重复再重复吗...到目前为止,吃过一次炸酱面,非常的咸,此外就没啥新鲜的东西了。星期五点了一次黄焖鸡外卖,也少了那个味。


来北方就不得不说澡堂。从阿姨那预约拿票,带上卡和洗漱用品,香气和热气将我带到了传说中的澡堂。不是想象中的池子,大家是站着的,有门帘,一间浴室被隔成了好多个隔间。第一次去还是有点尴尬的,尤其是眼睛撞见了啥也没穿的同学。来的这些天,我只有一次没有洗澡,后来才知道北方人不像南方人,是不会天天洗澡的。
一开始我有两个室友,一个是广州人,一个是河南的,但后面河南的同学搬走了,我们409就变成了真正的两人间,这是以前我绝对想不到的,空间一下子宽敞了许多,但好在和剩下的潘同学相处得很融洽,不会感到任何的不自在。阳台是朝学校的那一面,也就是长方形中间的景致,左上方是校门。放眼望去,不大不小的校园一览无余,正中间是沙河大草原,刻着“中国外交官的摇篮”的大石头被一众玫瑰花包围着,阳台正前方对着通向食堂的藤架,可以躲避正午热烈的阳光。右边边上是人造的一些水景,小溪上边架着两座白色的小巧,边上有一个亭子,柳树枝条随风飘拂,假山群在小溪的尽头,有水不断从最高处流下,动静结合,相互陪衬。

第二天是开学典礼,院长讲话,主任讲话,辅导员讲话,分别述说了研究生阶段需要注意的事宜,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心理建设方面,认为我们要培养家国情怀,这是每一位外院学子应该具有的素养。
第一周没有上课,各种准备活动依次开展。开学典礼,国关所见面会,实验班面试,选择导师,不知不觉,时间就来到了周末。这周的成果是,我进了实验班,成为了高老师的弟子,昨晚还和一个小组的同学面基了!研究生第一年,任务挺多的。不仅要修满学分,还得完成论文,因为第二年开始实习就没时间写了。公共课四门,专业课五门,方向课一门,选修课三门,还有各种讲座,学长还建议我积极入党...实验班有三门课,都是英文,看材料看得我头大。因为还没上课,所有虽然能够感受到压力,但不知道压力具体的内容,所有也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目前为止,轻松愉快。
欢笑声之外,失落时而相伴。身体上失调了,表现就是便秘,一连几天我都毫无便意,这也和我没怎么吃蔬菜有关吧,以后每天都要吃蔬菜。然后就是同龄人之间的压力。这里的人太优秀了,颜值也高。那天看学生干部精选视频,我一看人,感觉每个人之前不是班长就是学生会干部,能说会道,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如。我一个大学期间成绩平平,履历平平,啥也没当过的人在角落瑟瑟发抖。然而身高差是最致命的,能力不够我心中有数,没啥好埋怨的,但第一次,一米五八的我,陷入了对自己长相的不自信当中。北方女生是真的,又高,又白,还好看,而我,矮小,也不白,有几次去外面没化妆,我都不敢和人对视。有天实在是太难过了,站在阳台上放空,眼睛盯着远方的晚霞,彷佛灵魂就能离开身体,飘向外面的世界似的。倒是没怎么想家,因为对宿舍比较满意,但是会想男朋友,特别是前面几天他在外面玩没怎么理我,一切的一切,都得自己在心里消化,还好,还是挺过来了。

北京太干了,不涂唇膏嘴唇要裂开,手背也开始起壳了,昨天晓华给了我一瓶护肤乳,心里暖暖的。
研究生生活第一周就是这些,新鲜的环境,有趣的朋友,在生活方面我以下子就适应了,也消化了各种压力,小城市出生的我,很能懂知足常乐。下周就正式行课了,开始忙起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