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却坚强的生命力让我还没窒息
赖声川央华版。
看之前我还说,不太看话剧是因为大多数话剧我看不懂,情感不能被舒展的调动。但感谢这部4小时的戏,让我看懂了、共鸣了,唯一不太舒服的是整场都非常压抑。
大家关注二代愫姨和三代瑞贞“出走”的比较多,但最让我感触深的,其实是大太太思懿。这个角色是不讨喜的,虚伪、狡诈、财迷、冷酷……但让我想到王熙凤,如果没有大太太,这个家早垮了。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的大家庭,需要一个顶梁柱,而走向没落和衰亡家庭的顶梁柱,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她被大家诟病的一面,有些是作为一个管家必须的;而剩下一些,我倒是觉得大部分是被丈夫文清逼出来的。如果你有一个性格懦弱无能、事业一事无成、在家屁事不做还花钱阔绰、在眼皮子底下的表妹身上寻找情感寄托、对妻子看不起冷暴力的丈夫,你或许,早就崩溃了。不管文清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她自始至终是爱文清的,哪怕她也清楚她爱的这个人丝毫不能在这个家出现危机时帮她一分一毫,她依然寄希望于“文清这时候如果在多好,至少我还有个人能商量”……多么熟悉的语言,100多年了,中国还有多少女性说着同样的话……思懿的确充满负能量并把这种负能量在管理权的加持下影响到家里的每一个人,但至少她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最后她能怀上孩子所预示的。
愫姨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源于她性格的善良、对爱的纯粹、对周围人的关怀、对自我的牺牲。瑞贞无法理解愫姨不离开这个充满桎梏和牢笼的家去追求自由,二人激烈对话的那段,我试图去理解她因为爱文清而愿意为他照顾这个家、替他去尽孝。当她一次次坚定的说:他绝对不会回来的时候,我几乎就相信了这段感情于她而言是值得的:她行为上的付出换回的是内心的圆满。直到文清失魂落魄的又逃回这个家,简直讽刺到极点:不知道这一刻,愫姨是否感受到这段寄托是多么“不值得”。
我很少评价一个人“一无是处”,文清对这个词当之无愧。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活着的迹象,就像一个不知道从哪处地缝爬出来的丧尸,比他半个脚踏到坟墓的父亲还更加没有活人的气息。但这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难道少吗?他们还没长大就已经死亡,像个巨婴,从母亲和奶妈手里递到妻子手里,再递到孩子手里。他们被女人唠叨着、责怪着,也被女人保护着、疼爱着,文清对愫妹,看似是痴情的真爱,或许只是为自己的怯懦找个壳而已。他对这个家深恶痛绝屡次发誓再也不会回来,可出去漂泊流浪之后,依然尊严扫地、失魂落魄的回来。不但没有被家里的女人耻笑反而得到了她们的继续的庇护。
文清的怯懦是表现出来的,而姑爷江泰的怯懦是隐藏在他的嚣张跋扈下的。这对夫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彩一声声充满崇拜依赖又充满母性关怀的“泰~~~”。如果说思懿还能为文清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那文彩能为江泰做的,估计也只能是这样一声温柔乡了。
三代两个女性瑞贞和袁圆,与二代三个女性相比,演员的形象塑造就弱了不少。瑞贞始终都“呆呆的”,从年幼被包办婚姻到意外怀孕到决定流产离家出走去追求自由,这对一个少女来说是巨大的转变,但这个过程并没有很清晰的表现出来。而袁圆始终都“疯癫癫的”,用力过猛的又叫又跳不但没把按新时代女性的活泼、聪明、机灵表现出来,反而让人感到害怕的想躲起来。
仔细品品,这部剧集聚在家门里面,没有被强大的年代背景吞没,好像换个时代也不是完全不行——这对于那个年代的作品实属不易。虽然只是发生在家门里面,但这个故事却很“大”、很“深”,因为它进入了人心。在剧中一对对畸形的男女关系带来的压抑中而让我还没窒息的,源于微弱却坚强的生命力:大太太、老太爷、转变后的愫姨和瑞贞。
整体上是一部看完值得敲下这些字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