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孩子退出了学校
2020年暑期到了结尾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开始每周收到学校的大量信息。校长写了千千万万字,几十页的PDF,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开学是一定要如期进行的。
在此之前,爱尔兰全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的“爱岛宅居日记”系列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个系列的一部分后来被《南方都市报》发了出来,也算是一个小惊喜)。
刚开始,我们是很期待开学的。毕竟,疫情已经从日增一千降到日增几十,疫情快要“收尾”,全面复课在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现状。
傍晚散步的时候,我们推着宝宝去了小学校。我们趴着窗户往里看,教室做了许多的改动。地上贴了胶带,墙上安了洗手液,门口树起了标志。
当时,我和点爸讨论,是第一天就把孩子送去,还是等上一周再送。等上一周的话,学校的各项操作应该熟练了。或者先等三天?要不等14天吧,这样潜伏的病例都明确了,学校说不定也关门了!
这时候,朋友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一个朋友宣布自己前段时间得了新冠肺炎,现在已经好了,但是,后遗症比较明显,心肺功能受损,而且迟迟没有好转的迹象。
听了朋友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非常具体的情景摆在面前:咱们大部分人到现在还没有得,那是因为孩子也在家。现在孩子日常恢复了上课,那他们肯定是突破口。
假如点点在学校里染上了肺炎回家,怎么办呢?我是不能把她自己关在房间里的。我提出建议,为了“保留革命火种”,我们有两种选择:1. 我自己在家里照顾点点,让点爸带老二出去住旅馆。2.我自己带老二住旅馆,让点爸在家照顾点点。1的好处是我可以照顾得好一点,反正点爸喂奶换尿布比我还熟练,我也不担心他当单亲奶爸。2的好处是我可以开车四处活动,方便给他们买各种东西(点爸没有全照不能独自驾车)。
在这种操作下,好的结局是,一半人痊愈了,另外一半再说;坏的情况是,最后结果是“然并卵”,花了好几周旅馆费,还是全家得病。我纠结万分,点爸最后说:“不要浪费生命想那些没用的!等你发现点点得病的时候,我们全家早就已经得了!黄花菜都凉了!我们四个还是会在一起!”
实际开学之前,经过权衡,我们还是决定让点在家再观察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校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制定的行为准则漏洞百出。
举例子来说吧:孩子们上学之前,没有任何筛查措施和证明程序;进校门不检查体温;小学生不戴口罩;孩子们分组坐,组和组之间相隔一米,组员在教室里不接触,可是,在运动场上大家还是混在一起玩。一个小组的孩子确诊,同组学生回家,其他学生继续上课。一个学校确诊,学校不能通知家长,而应该由卫生部来通知……
这些措施,我们无论如何是不相信它的有效性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学老师在网上的发言。她说,一个班里有人确诊的话,恰当的做法是全班回家、隔离、检测。可是,她知道的情况是,有一个老师被确诊之后,ta的班里没有一个学生被送回家,“因为老师戴着口罩”。我认为,这个确诊的老师大概率戴的是普通的医用或者布口罩,完全没办法隔绝任何病毒。)
第一天开学日,说实话很心酸。一早上,邻居们把各个年级孩子们上学首日的照片PO了出来。在家宅了半年的孩子们一个个精神百倍,喜气洋洋。
点点在窗户后面看着邻居的车子一辆辆开走了。回到房间,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小书包整理得好好的,然后,独自一个人伏在桌子上做作业。
那一天,除了身体健康的点点,我们周围的人全把孩子送去了。连一些有基础病的孩子,甚至经历过换肝这种大手术的孩子,甚至有高危家庭成员的孩子,也去了。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
当一个“逆流而上”的人,压力切切实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不仅仅是显得很怯懦,而且,正如一个朋友所说,当全班家长都在群里因为神兽归笼而欢天喜地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显得非常神经。
的确如此,第一周,我每天都在焦灼地问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是不是忧虑过头。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让孩子退学回家,熬到疫苗出山再回去。有没有止损线,有没有底线和边界,我该怎么跟学校沟通……
焦灼中,我给校长和班主任老师发了一封邮件,想问问她们有没有可能提供远程学习。然而,她们没有回复。家校沟通的App上,点的名字底下是大大的“缺席”。第三天晚上9点,校长的回信到了。特别长。言辞恳切,信中充分地表达了对我的理解。她说老师没回信,是因为老师请了一周假。我知道校长自己也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作为爱尔兰人,晚上9点还加班回邮件,是很罕见的。不过,校长给我明确说明,学校无力提供远程学习的支持,而且,按照规定,学生缺席20天,必须上报监管部门。
放下电话,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家的墙角可能都快被我的面壁思考给蹲出洞了。 ……
形势变化很快,三天过去,爱尔兰有3所学校确诊。
一周过去,确诊学校增加到18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平均每周增加的有新病例的学校有将近50所,现在,政府部门不允许公开数据,所以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数字。)
网上的家长们发言都是:“我们知道会来,但是怎么会这么快?”这个时候,秋季流感也来了,流感和Covid-19有几分相似的症状,更让家长们杯弓蛇影。
一个将近40人的朋友群,第一周结束,有七八家孩子不去了。有一个孩子回家说,他们同组的孩子除了他自己,全回家了。
流感倒也罢了。许多家长的不以为意,让抗疫的形势雪上加霜。一个朋友说,“今天在办公室上班,准备星期一工作的文件,一个合作者打电话来说星期一不能工作了,她孩子班有个孩子确诊了,她们全家今天都去检测,检测报告出来前不能工作。她说,原因是班里有个孩子拉肚子还坚持上学,结果检测出患了新冠肺炎,这把大家气坏了。老师问得病那个孩子的妈妈,那个妈妈说,孩子是吃坏肚子了,跟病毒没关系……”
这种事例很多。呆在家里的我感觉,好像到了自己预想中的至暗时刻。虽然不送孩子去上学可以逃得过一时,怎么逃得过20天的规定呢?
国内的新闻报道疫苗出来了,我们在北美从事医药研发工作的朋友也发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可是,疫苗的研发进度和我们缺课的日期相比,显得如此缓慢。
正在焦灼的时候,同处一条船上的好友发来一个信息,说可以考虑“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
在家自学或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指不进入学校系统,靠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学习方式。说实话,“在家教育”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概念。长时间担任国内媒体特约记者的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短小的文章,说的就是这个“在家教育”。
据我估计,全爱尔兰拿到资质的,可能有1000多2000不到的家庭。但是,从那一次了解到的情况来说,我对“在家教育”并不认可。相反,我还武断地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代社会竞争的落后教育方式。我当时认为,除非住得极偏远,或者孩子有健康方面的特殊情况,没病没灾的孩子都应该去上学。我那时候还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掩耳盗铃的家长,教出偏科严重、社交缺乏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我很粗暴地把奉行“在家教育”的父母,等同于不让孩子接受疫苗注射的父母。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变了。
在和学校校长的几轮沟通中,我得到的信息是:1.除非疫情极为严重,学校不大可能关闭。2.学校无力提供远程教育/网课的服务。3.除非孩子拿到医生的健康证明,ta必须去任一学校上学。
唯一的例外,校长说,就是向儿童和家庭部申请“在家教育”。爱尔兰法律规定,学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假如你没有在一个被认可的机构接受教育,唯一合法把孩子留在家里的方法,就是向儿童和家庭部门Tusla递给申请,申请“在家教育”。
第一周,我都花在了研究“在家教育”的信息上。
爱尔兰的宪法赋予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在教育部发布的指导文件中明确规定,“爱尔兰的宪法承认,家庭是儿童最初的重要教育者。宪法保证、尊重父母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过,宪法没有规定,这种教育以何种方式来提供。在现实中,孩子接受教育的要求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并不强迫父母把孩子送入特定种类的学校,父母可以自由选择在家里、在私立学校,或者在国家承认的学校里给孩子提供教育。”
“在家教育”的申请流程:
首先,递交申请。Tusla收到申请之后,会通知学校,学校就会把孩子的名字从班级的名单中拿掉,但是,仍保留在学籍目录里面。
其次,Tusla会派员到家里来家访,评估,并和家长讨论在家教育的种种事项。
最后,假如评审通过,家长收到了证书的同时,Tusla会致电学校,学校会最终把孩子从学籍目录里拿到。这样,就可以一直在家里待下去了。
“在家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是:不强求跟随学校课程,但是必须达到“最小程度”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非常精确,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虽然情况是了解了,但是申请表还在我的书桌上压着。把孩子从正常学校系统里退出来,听起来真的很可怕。我脑补自己是国内报道中提到的那些神经兮兮的国学爱好者家长,以一己之力让孩子从现代社会中脱离出去,回家裹着小脚读《女则》和《弟子规》的那种。
接下来的第二周当中,我每天都在纠结要不要寄出,有没有别的选择,是否要逆行而上。
纠结的时候,会和朋友讨论。有一个也选择了“在家教育”的朋友说,“在家教育”是以孩子为导向的教育,对家长的知识结构和耐心是种考验,但网上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其实“在家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因人施教。可以完全放弃不擅长的科目,专攻有兴趣的那块,不让孩子变成教育体系培养的机器人。另一个好处就是家长的陪伴,我们跟孩子的互动非常好,他们很信任我们。
我也在关注新闻报道。据媒体说,因为疫情的发展,8月份,申请在家教育的家长暴增,导致相关部门不得不增派人手处理相关事务。
第二周周日的晚上,我给校长和Tusla各发了一封长信,把自己的情况又解释了一遍,问问他们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周一早上,我接到了校长的电话。校长对我的决定很支持。事实上,所有的爱尔兰人都对我说过:“你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别人无权干涉。”校长说点点是个好学生,大家会想念她。她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联系她。她还说,相信点点在家的日子,一定也会做得和学校一样好。最终,她给出了关键的承诺: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回学校,点点都可以回到原来的班,和同学一起继续学习。
Tusla的官员电话稍晚一些到了。她也对我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她说,目前爱尔兰没有放松的政策,所以必须递交申请。她说,不用管审核流程,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立刻开始学习。她还告诉我,如果在申请的任何阶段,我改变了主意,可以随时告诉他们,他们会在后台中止我的申请程序。
第三周结束之前的周五,当点点的缺课时间到达15天的时候,我寄出了申请表。
作为一个一贯成长在主流教育系统里的家长来说,做出这个选择是挺艰难的。但信寄出去的一瞬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轻松。原来,跨出这一步也没那么可怕。好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还有别的选择。
FAQ:
- 在家教育合法吗?
爱尔兰宪法赋予的权利。
- 申请流程?
首先,递交申请。Tusla收到申请之后,会通知学校,学校就会把孩子的名字从班级的名单中拿掉,但是,仍在在学籍目录里面。其次,Tusla会派员到家里来家访,评估,并和家长讨论在家教育的种种事项。最后,假如评审通过,家长收到了证书的同时,Tusla会致电学校,学校会最终把孩子从学籍目录里拿到。这样,就可以一直在家里待下去了。
- 等待时间?
一般等候时间最长达15-18个月,据媒体报道,现在他们已经加派人手。
- 申请结果下来之前,孩子在学校里是什么状态?
“在家教育”的资质下来之前,学校必须保留孩子的位置,只是把他们从班级名录移出而已。不管学校乐意不乐意,在家长拿到资质之前,他们必须给孩子保留位置。孩子真正从学校系统里离开。只能是Tusla通过对家长的评估,然后正式给学校打电话之后,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但是,你一旦递交了在家教育的申请表就进入合法等待的领域,不再受“20天”的限制。
- “在家教育”家长需要什么条件?
不需要条件,他们的目标是“minimum的教育”。
- 我没有学术背景能教孩子吗?
千万别把“在家教育”=“自己教育”。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YouTube上就有各种网课,还有可汗学院等等,只是要家长督促。
爱尔兰的很多华人父母担心爱尔兰语怎么教,我推荐一下Duolingo这个app,免费,界面友好,挺好用的,点学爱尔兰语学得兴致勃勃的,连我都跟着学会好几个词。每天学习时间设定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最多20分钟。这里还能学中文,有几十门语言,包括纳瓦霍语(《风语者》中,二战中立了奇功的印第安人用的语言)。
- “在家教育”怎么考核?
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
- 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进度来吗?
假如你希望孩子无缝对接地在疫情缓解之后回去上学,就按照孩子课本的程序进行。这边的课本真的很简单。做好回学校之前接受考核的心理准备。因为安排得当,我知道有的家长把孩子在家留两年之后又送回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结语
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是不会考虑在家教育孩子的。但是2020就是这样神奇,活活地把一条一贯走在主流道路上的我,逼上了“在家教育”的路。
在考虑在家教育的过程中,我和一些华人有过交流,感觉大家对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十恶不赦,有的人自怨自艾说胳膊拧不过大腿。我认为政府之所以做出强制上课的选择,是权衡各方利益而做出的结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爱尔兰提供了合理合法的另外一种解决方式。所以,在和教育部以及儿童和家庭部官员打交道的时候,要明确的一点是:他们不是来跟你为难的。他们只是按照规则,照章办事。作为家长,既不必害怕,也不必抵触,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平静理性的交流,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刚开始选择“在家教育”,我有几条心得:
1.“在家教育”不等于隔绝社交,也不等同于孤军奋战。要积极寻求朋友、组织、机构和团体的支持。2.选择“在家教育”的同时,只要你还想把孩子送回学校,最好和学校保持联系。3.“在家教育”并不能彻底隔绝病毒,也许递交了申请,也会在别的地方染上病毒。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
做了我们能够做到的,剩下的就交给科技和命运吧。
i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间房子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47人喜欢)
- 跟随一个标签去找义乌人 (246人喜欢)
- AI帮我写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言情小说,它又嫌我违反规定 (99人喜欢)
- 怎么办,懂王和马斯克都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了 (64人喜欢)
- 你的眉目之间 (4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