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与张居正》:明中叶的宦海浮沉
易教授秉承他老人家一贯的风格,也就是他能够用通俗易懂幽默的方式解读历史,这个让我这个非历史系的门外汉尤为喜欢。可能是因为研究美学的缘故吧,他写出来的东西易懂而且有趣,普通人看起来格外舒服。
易中天作为一个文学出身的人搞历史普及, 所以你看他几乎没搞过什么翻故纸堆做考证的事情,他的观点表述的要么是普遍的传统认知,要么就是别人做好考证工作的东西。这又引出易中天讲历史的一个特点,你看上去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个人格,但是他在作品里提到的所有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一个是他自己首创的,几乎全部都是前人提出的、经得起推敲的内容,本书附录的参考文献就有43条,全是正史名录。
所以说,易中天不是一个历史研究者,当然也不是历史发明家,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搬运工。
本书详细介绍了五大人物:
一、政治天才——嘉靖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全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

嘉靖绝对是个玩政治的天才,一切权臣在他面前都是棋子。
他既不是明帝国皇室的嫡长子,也不属于直系亲属,更不是武宗生前钦定的接班人。嘉靖刚上位,就来了一场大礼议之争,最后这位十几岁的少年赢了,三朝老臣杨廷和致仕,而他老爹兴献王也进了太庙。
不仅如此,通过此事,他打击旧贵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实实在在的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再然后,就不上朝了,一心寻仙问道。从1540年到1566年,整整二十六年不上朝,依旧牢牢把控着整个朝局,张璁,夏言,徐阶,严嵩,赵贞吉,胡宗宪,高拱……一群玩政治的高手在他面前如同牵线木偶。他是棋手,其余都不过是棋子罢了。
但是,再聪明的政治家都希望获得长生之术,他设神坛,痴迷于炼丹术,可谓是治国休仙两不误。
在嘉靖面前,没有忠佞,只有用和不用
二、就任内阁首辅、执掌国政近二十年的严嵩
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喊人不前,却最终被嘉靖皇帝坑了。
严嵩一生的经历和评价过于丰富:迫害忠臣,青词宰相,铲除异己,权倾皇室,祸国殃民,败坏朝纲,曾有报国之心,最终留下千古骂名。

严嵩的官途开局并不顺,他25岁科举中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得了一场大病,被迫回乡养病。这一休息就是十年,十年后他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此后他榜上了政坛大佬,他的老乡夏言,在夏言的关照下,熬到52岁终于混上了部级待遇。
62岁那年,严嵩迎来人生高潮,他入阁了。入阁后的严嵩,蓦然发现,曾经的老上级夏言成了仕途中一道障碍。于是,他又花了六年的时间,拼命打击夏言等,终于在68岁那一年成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
严嵩入阁二十三年,领班内阁十七年,这期间,夏言、邱鸾、沈鍊、杨继盛等一干重臣,纷纷倒在严嵩的枪口下。严嵩用他们的血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严党集团”。
嘉靖帝崇尚道教,一心求仙,他不敢贸然食用,就让严嵩替他试验药效。可怜老严嵩常常吃得疼痛难忍,口吐鲜血,还得乖乖地给嘉靖写“实验报告”。
但是他最终成为了嘉靖权衡之术的弃子,一生背负“奸臣”的罪名。
三、一介清流——海瑞
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做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王推崇道德的招牌

作为他敢于直接顶撞上司,上书《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打脸嘉靖!他在朝野掀起一阵阵廉政风暴,“他认为,君子爱人以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他改正错误、挽回影响。” 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但是,聪明的嘉靖不能成就海瑞,骂名留给自己。从看到海瑞帖子的时候,嘉靖就知道海瑞做好了死的准备了,当时的嘉靖很生气,要杀人了,但是冷静之后,只是海瑞关进了打牢,但是冷静之后就会发现不能被海瑞蒙蔽了,这么草率就杀了海瑞,骂名是自己,而海瑞就成了死谏的大忠臣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好好利用海瑞的才智。所以说,一介清流海瑞,到死都是一心为朝廷做事的能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了不起的人,而且绝不是什么一根筋的楞子粗汉。
四、救世宰相——张居正
全面评价张居正非常困难。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

《明史·张居正传》对张居正是这么评价的: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就连海瑞都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实际上,张居正原本有三个选择:要么像海瑞那样干干净净,无懈可击,那就真可以只为理想而奋斗。要么像徐阶那样委曲求全,维持局面,也不妨碍发家致富。再就是接受刘一儒的建议,在厉行改革的同时兼顾安定团结,培养举国上下的浑厚元气,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可惜,三条路他都没选。
他靠学识进入内阁,靠智勇荣登首辅,经宴赢得信任,推行改革促进了国泰民安。但是,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虽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这样看,张居正更可悲。 问题是,就算工于谋身又如何?严嵩倒是会这个,结果怎么样呢?他跟张居正的区别,只是活着被打倒,或者死后被清算,活受罪的严嵩还要更惨一些。就连同样工于谋身的徐阶,也不过保全了性命,但体统无存,颜面尽失。” 明朝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的两位首辅,聪明的严嵩受害与实干家张居正不能善终,历代臣子不过是帝王们制衡权力的棋子。嘉靖皇帝深通帝王之术。所谓帝王心术,其本意是指对臣子贪欲的控制,人的贪欲才是帝王心术的核心。只要抓住了臣子的贪欲便能将臣子化为自己的棋子,牢牢的被自己掌握。
五、万历
三十三岁以后,这个皇帝就不在视朝,躲在神功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没人知道他都干了什么。
读到万历这里,感觉这本明中叶的人物史其实就是几任皇帝不作为的国家衰败史。
这就是嘉靖十四年到万历十二年,大明王朝内阁的连台好戏,时间跨度半个世纪 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不是身败,就是名裂。[插图]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关系链:夏言攻倒张璁,却被严嵩暗算。徐阶扳倒严嵩替夏言复仇,退休后又被高拱打击。张居正驱逐高拱为徐阶出了气,自己则差点被开棺戮尸,高拱的回忆录《病榻遗言》反倒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