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之西红柿
家乡管西红柿叫洋柿子,大概是有别于树上结的柿子吧,这个叫法和番茄有异曲同工之妙,洋也好、番也罢,都是外来物种。其实不然,八几年的时候在成都的西汉古墓里就发现了西红柿种子,那么小的种子,专家能怎么分辨出来是西红柿种子的呢?种上了,他结出来的是西红柿嘛。
由于西红柿不好打理,家乡人在自家院里种的少,也结不了多少,大都是在田里专业种植。记得高三那年,村里流行种西红柿,家家都是买了竹竿来,埋在地里,一排排的蔚为壮观,西红柿也是爬秧的,得有架子才能产量高。
西红柿的花是五角形黄色的,很小,和西红柿的大小很不相称,花萼上生着很多细细的绒毛,散发着西红柿特有的苦涩的味道,也许是因为苦的原因吧,西红柿很少生虫子,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必打很多农药,算是相对干净的一种蔬菜了。
种西红柿是比较辛苦比较麻烦的,要绑住她的藤蔓,要随时清理掉侧生的枝子,要对花房部位点药,防止落果,小朋友们能参与的,也多是点药工作,腰上挂个小瓶子,一人手持一个棉签,蘸了稀释的药液,轻轻的点在花房部分,一个不能落下,时间久了也会腰酸背疼。
好不容易结果了,出售也是不易,收西红柿的大卡车开到村里,需要自己采摘了装篓送去,挑选十分严格,裂了的、太青的、熟过了的统统不要,淘汰下来的,只好自己吃啦,因为几乎家家都种,邻里之间送来送去的,最终还是要自己吃掉,那时如果请客,至少有一盘糖拌西红柿再加一个西红柿炒蛋。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不怎么吃西红柿。
谷贱伤农,因为种植太多,卖不上价钱,农户几乎都没挣着钱,也就慢慢不种了,想来那年赚钱的应该是卖竹竿的吧?
在外游学期间,水果太贵,往往是和同学吴兄一起买了黄瓜、西红柿泡在凉水中,相当于冰镇吧,熟透了的西红柿是起沙的,生吃即可,停不住。实话实说,兰州的西红柿还是很好吃的。
在家乡,是不吃青色的西红柿的,说不熟、有毒什么的,这个观念就深深的刻在脑海里了,后来有次游历东北,在一个菜馆吃到的青西红柿炒土豆片,居然很爽脆,原来青西红柿也可以吃啊,多次准备仿制这道菜,苦无原料。
除了国民菜西红柿炒蛋外,西红柿还可以做汤,比较经典的像西红柿牛腩就不错。而我们家经常做的一道菜是冷锅鱼,也是从一家川菜馆子学来的,数个西红柿切小丁炒为红汤,另起油锅,放入葱姜,加入清洗好剖开的草鱼头、平菇丝、黄豆芽、莴笋片略炒,加入西红柿汤再加较多的开水或高汤,待汤开了数分钟后加入片好的草鱼、白胡椒面儿稍候就可以出锅了。草鱼滑嫩、汤味酸甜,没有河鱼常见的土腥气,深得小朋友的喜爱,甚至汤都被喝光。
西红柿还是很好的队友。炒茄子时如果用的是铁锅,茄子很容易变黑,如果有西红柿的加入,直至最后,茄子还是清清爽爽的,这哥俩都是茄科的,算是近亲呢,果然是互相帮助。
如果犯懒不想做饭,做个疙瘩汤或者热汤面,那也离不开西红柿的。
西红柿鸡蛋打卤面,打卤时必不可少的是香菇和大料,这是向一位前辈学来的决窍,在香菇大料的加持下,可以炖煮出来鸡腿的香味儿。

-
伊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1 12: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