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

“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通俗来讲就是宇宙中一切有序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演变成无序状态。用一个形象的实验来说明熵,假如拿一个盒子,盒子里一共有4个分子,则这4个分子最终会以哪种状态分布在盒子里——是盒子左边分子多(左4右0,左3右1)还是右边分子多(左1右3,左0右4)的状态可能性大,或是盒子两边分子一样多呢(左2右2)的状态可能性大?左4右0和左0右4的情况分别只有1种可能,左3右1和左1右3的情况分别有4种可能,左2右2的情况(C4/2)有6种可能,结果是盒子两边分子各一半的情况概率才是最大的,同理,当盒子中分子数更多时,最后也会发现所有分子在盒子两边平均分布的概率才是最大的,可见甭管最开始盒子中分子的分布是多么的有序,最终分子们都会演变为最无序的平均分布。
将此原理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乃至宇宙都终将走向死寂的预言也不为过,其实宇宙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又何尝不是终其一生在与“熵增”作斗争,然而不论这些生命体在鼎盛时期多么蓬勃强大,到终了也终究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由这个物理数学上的概念,会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自古以来我们都歌颂一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人圣人,其实这“劳其筋骨”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又何尝不是一种有序,而 “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序,因为有序状态总是比无序要难维持,而无序状态根本不用费哪怕吹灰之力去维持,任何有序都会自然而然地向最终的无序状态发展,这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代不如一代、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是不是也能很好地解释自古以来任何辉煌的朝代终究逃不过一个灭亡最终命运。
熵增无处不在,每个生命个体会因机体老化而死亡是熵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熵增,根正苗红的思想受资产阶级享乐主义腐化从而走向堕落又何尝不是熵增……,世间的一切“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都会受到来自周遭的打击,因为有序的特立独行是少数态而平凡平庸才是无序多数态,历史上一切的杰出人才,举例来说像梵高这样奇葩,尽管才华横溢却不容于世间莫不是受到熵增定律的支配,我们这个世界哪里需要那么多异类,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大批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工蜂工蚁,需要的是轰鸣社会机器上一颗颗千篇一律的螺丝钉!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言下之意,我们终将不可避免重蹈逐日夸父、填海精卫等英雄们明知注定不可为而为之的悲怆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