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人生
工作了这些年,越来越对人生有了一些粗糙的理解,就是,不要用自己的嘴去干扰别人的人生;也不要用别人的大脑去支配自己的人生。我接触过我曾经最鄙视的,40多岁的人包养20岁小姑娘的“老男人”,在有了一定交流后,没觉得哪里不妥;我接触过20多的小姑娘到处不节制的约炮,在通过读书和文章认识后,我觉得这姑娘内心无比纯净;我甚至认识过李银河笔下的具有各类性癖好的人,他们都有一颗容易让人原谅和认可的灵魂。相反,我也见到过一些按照“标准价值观”的好男人那些扭曲的灵魂。
作家和心理学家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常常说,人是有两面性的,而我认为,其实很多人是有3面的:
第一面,当然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爸爸、妈妈、儿子、丈夫、妻子、员工、领导,这些社会化的角色很容易让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毕竟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化的角色也能让人在群体中找到安全感和位置,这个位置是社会和身边的人给你的一个定位,一个标签,而一个成年人有了别人给你的标签才心安理得,让所有人都满意,除了自己。
第二面,内心的小孩。现代心理学将童年的经历对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童年经历在治愈心理学中占据相当地位,从《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等书籍中可以充分体会到这些力量的强大之处。每个男人内心深处都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每个女人内心深处都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公主。男人无外乎喜欢女人,还有玩具(无外乎各种新奇的玩意如摄影,游戏);女人需要的也无外乎是认可和呵护,而这些需求都很简单,也并不“高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在独处时和自己对话,和自己相处,做自己的朋友。
第三面,一个诚实的动物。实在想不起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面,人作为一种灵常类物种,是动物中的一种,但也和大部分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和动物的共性是远大于差异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意忽略自己的动物本性,发扬人的特性,这也是文明进步的结果,但动物的本性总会带来异样的体验。
我想这一面应该是人类“暗黑”的一面,一个可以让人真正正视自己内心最深处真实欲望的一面,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生活,可以不顾世俗紧固,可以摆脱各种对人生的设定,可以安静的做一个非灵常类物种。尽管这样的一面被社会看来是“暗黑”的,但人生短短几十年,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所谓的“暗黑”又如何。我是在阅读李银河的时候第一次从内心深处可以正视这个词的,这是心灵的第一次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