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主义(Toyism)研究笔记数则
诞生于荷兰的小众当代艺术团体——玩具主义(Toyism)——主打艺术创作的匿名性,非庄重的严肃思考性和一种创作活动的群体性(Groupment)倾向
玩具主义的匿名性旨在通过游戏性的群体创作参与消解阶级, 身份,经历等个体差异性所导致的“不平等”,以欢乐的方式降格精英主义(elitism)和平民主义(populism)间的落差,但始终强调参与成员对临时群体守则的遵守:“集体的玩乐(创作)是愉悦的,特别是当参与者都知晓并服从相应的准则时(playing together is fun, particularly if those who take part know and obey the rules).
围绕着一则只有俱乐部成员才能得以阅读的秘密宣言,“玩具主义宣言(Toyism Manifesto)”(由该运动的创始人Dejo起草),玩具主者将包容(embracing)为重新追求会绘画艺术权威的范式之一,而非可以拒接(rejecting)某种样式的艺术。
玩具主义介入社区环境或者敞开式公共环境的使他们实行创作和通过艺术介入公共/政治空间(interve in public/pulitical sphere via arts,)通过壁画,日历,明信片,插画以及公共雕塑等形式)赋予了它作为环境艺术 (Environment art)的合法性。
我之所以未使用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或群体主义(groupism)位置定性,而是选择用集体性(groupment)来形容这个匿名的“面具狼群式”创作,真是为了呼应Dejo口中的“去政治化”的呼声。但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立场。其次,我认为匿名的共同参与方式反而对衬托个体的艺术素养差异有着奇怪的作用,这点还需论证。
玩具主义世界主义 (Toysim Cosmopolitanism):Dejo环球旅行为寻找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世界各地的准入机会(accessibility)奠定了前期的基础, 实现了他走上街头,高呼“art for people”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