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英国病人》:偷情者们的痴和魔

看完《英国病人》,不禁又唏嘘了一回。
当事人凯瑟琳勾勒出一个平行的世界来,仿佛在别处是丈夫之妻,在此处正是伯爵之妻,此自欺欺人,可世上哪有有两全法,不负君意,亦不负郎意,这便是情到痴处的一厢情愿。
情到痴处,眼中所见就是万丈光芒,心里所想就是甜丝如蜜。到这层境界有这样的好处,生活不再一潭死水,不再鸡毛蒜皮,水起了涟漪,鸡毛也能上天,蒜比山珍海味还下饭,但对于现实生活来说,这不过是痴的一叶障目。
鬼迷心窍罢了,这样的痴,终究不太持久。水纹大了就变成浪头,要招人注意;鸡毛上天终要无精打采落下来;蒜头吃几回就知道嘴臭了。公伯爵和凯瑟琳美好的的眼睛触碰着,身体挨到了一起,身体里藏着的火种,对上频率,空气里的暧昧温度到了着火的临界点。没有多少人能抗拒,又不是久浸清规戒律的和尚,能坐怀不乱。
情痴,以至于作出偷吃这个行为来确是违背道德,但若真偷吃一次,吃干抹净,不留痕迹,倒也算不得多伤人。只可惜这些痴男怨女,吃一回就上瘾。偷吃的罪恶,并不在于其本身,本身是欢好的,热烈的,比正常的情爱都来得凶猛强势,像动物进食,大快朵颐,不必讲究礼法的矜持和自律。

但就算是偷盗的老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更何况爱欲昏了头的偷吃者们,他们要钻足时间、空间上的空子,去创造平行的空间,让彼此这对欲念交杂的男女得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他们还要拼命掩饰内心的雀跃火花,约会前的悸动,约会后的满足,再约会的期待,就像《昼颜》里的男主,唉,又是另一个败笔。
说回电影本身,第一次偷情后,伯爵让凯瑟琳忘掉他,这本来是偷情者们最好的归宿,镜花水月里一场缠绵幻境,便有了体验,也应当知足了。把痴放下,还是高尚的痴,也是人心的佛和成就。可惜世人有几人,能不在感情上拖泥带水,能甘心脱离欲望的海。
于是放不下的痴,便转化为魔这层境界。
且不说凯瑟琳已婚的背景,便说大千世界的男女,两个自由男女也有诸多由痴化魔的种种事迹,曾经相爱,后要分开,另一人却不能跟上这个节奏,或是苦苦哀求,或是言语胁迫,甚至闹出种种残忍的事情来,这便是由痴到魔的具体例子。

感情的痴和魔,是两种,痴是永恒的保守那份欣赏垂怜,求而不得也能内心挂念,足以慰藉,是高尚者之爱。入魔就是侵占和毁灭,是不惜同归于尽,是食肉动物的残暴本能。伯爵开始的克制, 到后来疯魔,去打扰已经决定抽身的凯瑟琳,是他的原罪。自个儿没有琢磨透彻的,全凭一股儿热血和冲动,但是败笔在于,他却不敢像凯瑟琳故事里的一样,拿剑杀死国王,只敢做藏在背后的老鼠。
凯瑟琳的感情处理非常适合“人妻”的设定,她可以自己走进伯爵的房间,但是也能先抽身离开。对伯爵来说,这是爱,是养分,但是对她来说,也许就是一场偷欢。并不惊世骇俗,并不轰轰烈烈,更不需要用生死印证,她甚至还在担心丈夫,所以她尚未到魔的境界,连痴也许都不够伯爵纯粹。若说凯瑟琳死后,伯爵愿意殉情,如能换位,伯爵丧命,凯瑟琳顶多在心里留下一丝抱憾吧。
她清楚后果,所以有冷性的一面,她慌乱,并不因为自己约束不了自己的情感,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拥有情人,享受那种浪漫,在享受以后,也能游刃有余的离开,但是伯爵这种感情的炽热,显然让她失去了控制力。以至于最终被丈夫发现,成了败笔。

不应该同情和歌颂任何出轨者,就算是打着爱的旗号。但是七情六欲的凡人偶尔着了迷,与道德不允许的对象,发生了“痴”的愚蠢现象,也不该回避,因为人本来就很难抗拒诱惑,伊甸园里的夏娃正是鼻祖。
如能自律,便是圣人君子之清流,如不能克制,那就要思虑及早抽身,一来距离变了,痴往往能化为魔障,所谓浪漫不过是腥风血雨的前奏;二来,偷吃多了难免失手,成为败笔,那必为人所不容,有所不值。
痴心入魔的殉情者,并不能解释爱情有多伟大,为了另外一个人死去,倒不如为了另外一个人活下去,那才是痴的正道,不偏离爱的初心。伯爵最后与敌军做了卖国交易,为了救出凯瑟琳,岂不正违背了凯瑟琳遗书里不再有战争的意愿,一个疯魔,另外一个尚未疯魔,这就是人间悲剧。
作者/沈先生图片/豆瓣《英国病人》剧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