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凝视下的孩童
今天妈妈和我提起了最近武汉的一名14岁初三学生,因为在教室打扑克,被叫了家长,在被妈妈扇了几巴掌后,跳楼自杀的事。妈妈说,她看到视频都忍不住骂了,气得不得了。当我告诉她,她附近最近也有一个13岁的孩子跳楼了(我从朋友圈得知的),她却完全不知情。
上文提到的那个朋友圈,发它的朋友,对于那个13岁的孩子,报以的态度是“也许他真是遭遇了什么难以承受的不幸“。而”不幸“的定义,其实是很模糊的。
在二年级时,我因为看错了时间,有天上午,最后一节没上,就离开了学校。我蹦蹦跳跳的,还奇怪今天怎么路上都没有人,看来我今天走的很早。直到碰见了一个认识的阿姨,我才知道原来是我早退了。我当即被吓得半死。不敢继续往前走回家,也不敢回去上课。最后我返回了学校,躲进了学校的竹林中。
竹林里很多蚊子,但熬到了放学,我还是不敢回去。爸爸妈妈看我中午没回家,急忙来学校找我。我看见他们坐在距离竹林大概100米的地方,还是没有勇气走出来。后来也不知是怕他们着急,还是我实在太饿了,我对着他们大喊:“你们要是不骂我,我就出来。”听见他们答应了以后,我才从竹林中走了出来。
下午我不愿意去上课,担心会被同学和老师嘲笑。后来好不容易被哄去了,在上课时,任课老师果然很兴奋地笑着问我,是不是躲进了竹林。放学后,班主任找我谈话,她都还没开口,我先哭成了个泪人,于是她说:“我都没骂你呢,你怎么先哭了?“
这件事情,直到现在想起来,我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无助与绝望,还是会忍不住泪眼婆娑。在今后的近二十年里,我都不敢再提起这件事,最初是因为害怕被嘲笑,后来是因为一想起就会复现当年的绝望情绪。今天因为和妈妈讨论武汉学生跳楼的事情,我才第一次有勇气主动提起了这件事。
孩子的无忧无虑是成年人的谎言。因为记性很好,我连幼儿园的一些事都还有印象。我记得那时我每天都不愿意去幼儿园,甚至用不睡觉来抗议。所以每每看见孩子哭喊着不去上幼儿园的搞笑视频,我都笑不出来。直到了解到北欧是要求父母陪同孩子上一段时间幼儿园,以减少对幼儿的心理伤害,我才知道原来孩童时的心理创伤会对未来有影响,是有科学依据的。哪怕日后想不起来具体的事件,这些事情也留下了印记。
长大成人后,很庆幸自己的情绪稳定了不少。但是看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哭天抢地的孩子,我还是会忍不住产生共情。然而大多数成人是以自己的逻辑,去评价孩子,为他们定义“不幸”,选择性地进行关心。
我多想回到当年,给那个躲在竹林中的小小的我一个拥抱,告诉她不要害怕,并牵着她的手走出竹林。
© 本文版权归 Private Mov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