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看手机时间用来做别的,我可以完成什么?
查看话题 >有看手机的功夫,不如多看看经典书
(朝闻道写作社群已重新开放。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
朝闻道写作社群的读书营,在昨天正式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内测。在九月,我们共同读完了《认识电影》这本经典好书。
老实说,后浪的《认识电影》,绝对是新手入场短视频,尤其是vlog的神器。
市面上那些短视频文案课程,放到这本书的面前,就是妥妥的战五渣。参与社群领读活动的伙伴,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大咖”讲给你的课程,都是导演们玩剩下的套路。
一切套路,都在经典书籍里深藏着,等待着你的挖掘——那些经典著作的含金量,要胜过一切。

这也是我开读书营的最终原因。
(一)为什么跳票了
按道理来说,首月内测结束之后,我就应该对外开放读书营,让它独立于社群之外,单独当成一件产品来售卖。
但人算赶不上天算,读书营的第一个月,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我必须先把多数问题解决掉,读书营才有望单独运营下去。
毕竟这是收费的产品,我必须把它打磨得好一些,才敢让它与大众见面。
普通粉丝的想法无足轻重,但付费用户的每一条意见,我都必须加以重视。
在读书营变得成熟稳定之前,我暂时不会正式对外开放。
所以,目前仍未加入社群的伙伴,你们可能又要多等一个月了哦~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哪些问题,阻拦了我们开放读书营的脚步了呢?
(二)视频直播讲书:不怎么成功的改革
在读书营刚开始时,我第一次使用视频直播讲书的方式,来为大家领读《认识电影》这本书。
我当时的考虑,大致是这样的:多数读书营用的方法,都是音频录播,或者视频录播,甚至直接用文字来给大家领读。在我看来,这种方法互动性太差,远不如视频直播的互动效果更好。
更何况,口播类短视频和生活vlog,是需要一些表演功底的。既然借着《认识电影》讲短视频,那么以视频形式直播,在演示“表演”这方面,要远远胜过其他的任何形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家眼中的直播观看体验,和我想象中的场景,大相径庭。
多数伙伴倾向于改视频直播为音频录播,理由如下:
直播的时间段,无论放在中午还是晚上,总会有多数人缺席(996了解一下)。等他们再看录播时,效果会大打折扣。
对于能看直播的人来说,视频平台过高的延迟和卡顿,也会让观看体验直接下降。一旦掉线,基本这节课的体验就掉到冰点了。
这改革原本想造福大众,结果却只能造福少数伙伴,多数伙伴的体验并不好——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少数伙伴倾向于视频直播,理由如下:
互动的效果更好,问题可以及时解决,避免长期积压;
讲师可以临场发挥,能讲解一些额外的知识点,录播远没有这么多收获;
直播的课堂感更强,不仅有上课的代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迫大家听课,增强学习的效果。
倾向音频录播和倾向视频直播的伙伴,说的其实都有道理。那么,我该如何抉择呢?
答案当然是这样的。

以后,我们将采用音频录播讲干货,视频直播答疑互动的方式,同时兼顾两者的优点,以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学习效果。
下个月,大家敬请期待哦!
(三)书单的制定
有学员在调研问卷里指出,我们应该把要读的书分门别类,最好能出一份书单。
其实这件事我早就想做了,现在第一阶段已经内测完毕,我们正好该开始做这件事情。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书单应该分以下这些类别:
干货:九月共读的《认识电影》归入此类,将来如果加入《快速阅读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都该归入此类。
因为干货是最直观的方法,甚至都不用深入解读,只需要划划重点,大家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所以,无论领读的形式怎么变,干货书单也永远跑不了。
商业:首月在投票时,《穷查理宝典》的呼声极高,总票数位居第二名。我们很快也会把这本书安排上。
我建立读书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家靠写作变现,靠自媒体变现。所以,我们的一切领读行为,必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所以,我们必须懂商业的逻辑,读书营必须要有商业书单。
社科:像《君主论》《乌合之众》《狂热分子》之类的书,看似好像是历史和社会科学,实际上,它们对自媒体从业者,有着巨大的帮助。
因为这些书籍,非常深刻地洞察了人性的本质。想要引导流量,控制流量,就必须了解人性的本身。
所以,社科书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名著:《聊斋》这种书,看似没什么用,和做自媒体没什么关系。我们通常将功能不明确的书,称之为“无用之书”。
但我有个学员,就靠垂直更新《聊斋》的内容,拿到了不菲的收益。这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书”,其威力远在我们的预料之外。
因为这些名著,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没有被时光之沙掩埋,反而历久弥新,仍然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拥护者,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它们与人性紧密相连,阅读这些著作,是我们深刻了解人性的另一条捷径。
因为一切虚构作品,都与现实中的渴望紧密相连,越是精彩的虚构作品,越是如此。
所以,我们也不会抛弃名著类书籍。考虑到我精力有限,我会把名著类书单放在最后。
这里提一句:微信关注公众号“徐老师写作课”,回复“藏书”,你将得到我珍藏的910本世界名著电子书。
(四)知识的应用高于一切
既然我们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那么,能否灵活应用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考核维度。
如果有必要,我们甚至可以引入打卡机制。但问题是,我们曾经组织过打卡活动,最后的效果也非常一般。
至于将来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们需要多加思考,也需要继续迭代。一切都指向最终的目标,也就是写作变现,自媒体变现。
既然我干别的不行,那不妨就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其中一个伙伴提议,让社群里较为优秀的伙伴,为大家做一些分享。但这类分享,一定要建立在阶段性成功之后。
虽然我们目前暂未获得成果,但我相信这个想法,迟早会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我个人的绵薄之力,不可能维护一个又一个的社群。全靠众人拾柴火焰高,靠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的社群才能有今天这不俗的成就。
朝闻道社群是这么成功的。我相信,读书营也不会例外。
(完)
(朝闻道写作社群已重新开放。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