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挣扎中的天才和努力中的普通人
1、最怕遇到天才。天才在上,没人敢说话,包括大歌迷和乐评者。但我不喜欢天才,毫不费力控制了几乎所有人的感情;这是PUA?
你要是天才,但还在挣扎,那我觉得你牛;沉迷于维特根斯坦,就是因为这个天才挣扎一生;为了他的挣扎,他放弃了所有的财富。
2、张亚东其人,不能被学习和羡慕;他不算是个商人,但肯定是个音乐工业人;在这个领域和位置上,他是优秀者,地位同于中国台湾上一辈的李子恒。他有熟练的工艺和程式,并且依赖于他自己的工艺和程式。
3、乐评人,影评人,书评人;一类是听过读过看过太多,程式也没少了解;一类是硬上,专攻相关书籍和词语,让自己说起来很专业,跟我现在投资硬科技一样;这两类都不少;但都很少用情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脑子里充满各种词语。不足为奇,大部分成年人都这样,概念先行,所有才会有禅修类似的锻炼被认可。
4、语言哲学,很值得琢磨。人类,最大的好处,是文字;文字,打破时空障碍;所以,作为人,要充分发挥这个不同于大部分动物的能力。但是,人类又受制于语言和概念;一个词语的产生,来自于经验的总结,天才的想法;词语产生之后,多少人又追随于其下,甚至让被追随词语变性。“忠”是不是这样?“孝”是不是这样?
5、电子乐,很有快感,听起来也很爽。另一个感受,不知大家见到过没?通过电子流的声音和音波结合,让人产生快感,解决性需求。在五年前,这样的APP还是有几家的。
6、所以我喜欢福禄寿、超级斩,因为人其为人,不完美,但又努力;还有夏颖。
但是风格依赖还是很重,我本人听的最多的还是苏阳、张尕怂、胡德夫。写西北农村,我还没看到过比张尕怂更细腻的。
——观《乐队的夏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