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基于企业的战略,制定的目标,管理方针,企业会根据是业务范围进行企业内外部潜在风险挑战分析及其机遇,那么企业的内控就是围绕企业在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对于伴随风险的控制,确保企业合规合法,长治久安。
一般企业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认真或者中小型企业没有按照ISO质量体系要素输入现代企业管理基本考虑要素,往往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从企业初创开始都是的最基本的财务、人力、市场几个必须业务部门管理开始,所谓内控都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动态调整变化的,从中小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许多规章制度和部门不断制定和出台,往往许多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会遇到各种问题,就因内控的漏洞导致的法律责任,赔偿,名誉受损等各种问题,也正是这样催生倒逼着企业的管理不断完善。
同时内控要从企业的体制和发展所处的阶段去决定,比如上市公司,专业经理人团队管理,混合所有制,公私合营,创业板,合伙人,私人股份制等等,首先从顶层设计的体制上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定事议事人员和构成。那么面对的风险不同,制定的内控措施也就不同,我们不可能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战略规划控制要求一家刚创业的公司,显然牛唇不对马嘴。
再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主要是企业围绕战略当下处在在怎样的发展阶段,那么每个阶段面对的挑战机遇风险不同,围绕风险的解决措施也就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全是一成不变的死的制度。但不论什么体制的企业,什么发展阶段的企业,要做好内控,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就是说你们企业想将来做成什么样子,那么围绕你的战略,现在的管理方针即原则是什么,现在的目标什么,现在从企业组织架构上,思考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组织部门,各个部门第一是否有这个部门,第二个部门是否设置合理。
最后就是定责定权定流程,对企业管理从无序话变有序化、条理化,流程化,比如之前市场合同,初创的小公司老板一个人拿个公文包出去和客户吃个饭签个字,回来放到自己的保险柜。那么如果企业发展市场规模扩大100倍,这个老板如果这样干肯定累死,那么就要成立市场部,对于签订合同原来一个事项要建立流程,根据流程设置执行者市场专员,市场负责人,部门副总,甚至总裁,董事长或者董事会的审批权限和责任。从一个事项所涉及的各个岗位和部门去定责,实现事项风险在专业岗位流程中的风险审核和控制。
那么内控措施的制定路径就有两条线,但殊途同归,一个是企业整体宏观分析从企业整体的角度从各个事项各个活动各个部门辨识企业风险并建立制度和流程。另一个是各部门依靠企业内控风险辨识制度和清单从各自部门内部出发自行辨识并采取措施由相关责任人组织并审批。
内控也要一分为二看待,过严太死,过松则垮。除了大的央企,那么对于中小型或者创业公司,在内控与利润及存活下去之间要取一个公约数,违法成本与利润之间,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完全意义上的正确,这是个每个企业老板心中的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