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松《社会保险》(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 社会保险基本原理
第1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1)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基本权利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人,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人生来就有人身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身的权利有多种,但作为第一权利是人的生存权。
(2)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加之个人能力、家庭境况不同和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任何制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相当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无法获得保障。于是,部分思想家、政治家、文人学者和有志之士从人的需求本质和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出发,多角度地阐述了通过各种方式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影响或指导各个时代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富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空想社会理论、过早死亡理论、老年理论、补偿学说、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论、市场失灵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假说、有效需求不足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新旧福利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本质论和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可以说,所有的上述学说和理论,都是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2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
①劳动者收入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
②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
③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
①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增多,是社会保障产生的最基本条件。
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
③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3社会保险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社会保险发展经过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1)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由德国于19世纪后期创立的。据记载,早在4000多年,古埃及修建金字塔的石匠,就自发组织互助会,规定用会员缴纳的会费支付会员死后的善后费用。人类社会进入中世纪,即到了封建社会后,社会保险的形式得到了发展。最为典型的是13—16世纪欧洲盛行的基尔特、公典和年金制度:
①基尔特制度,是指由职业相同的劳动者组成的相互扶助团体。其目的除了保护各劳动者职业上的利益外,对团体中的会员遭遇死亡、火灾、疾病、被窃等事件时,共同出资给予救济。
②公典制度,是15世纪后半期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城市中实行的一种慈善性质的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犹太人的高利贷,对下层工人、商人及一般平民贷给低利资金,保障这一部分人们的工作和生存权利。
③年金制度,这里所说的不是现代社会保险意义上的年金,而是一种特殊的年金制度。它由政府以募集公债的方法实施救助。具体做法是,先规定公债本金每年的利息,然后将其利息分配给各该年的生存者。如果公债所有人死亡,利息停止支付,公债本金也不退还,归政府所有。18世纪时,欧美各国为增加财政收入,多采用这项制度。
在我国,社会保险思想及其形式早在夏代就存在了。如当时的积谷防饥、居安思危思想等。
(2)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险制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五个时期:
①1883~1889年为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
这一时期德国先后建立了疾病保险、工人伤害补偿保险、生育保险和老年残障保险制度,为德国后来建立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树立了榜样。
②1890~1919年为各工业国家仿效德国社会保险时期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安定工人生活、稳定社会秩序、振兴国民经济效果十分明显。于是,欧洲各国积极仿效德国的做法,相继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③1920~1934年为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发展时期
社会保险在初步发展阶段,碰到了两大困难: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参战国经济萧条,一般采取节约政府开支、弥补战争损失的政策,未能制定积极的恢复经济计划和保障人民生活的福利措施。
b.1929年至1933年,发生了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使得各国的福利保障措施无法积极推行。
应当说,以上困难对于社会保险事业的振兴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是,它并没有阻止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④1935~1975年为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
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初级发展阶段,已遍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和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自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安全制度至1975年的40年间,社会保险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⑤20世纪中后期至今为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
全球社会保险事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在陷入漫长而又痛苦的经济滞胀时代后,失业队伍扩大,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需要救济的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增加,社会保险支出迅速增长,并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给各国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社会保险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不仅直接威胁着社会保险受益人的保险福利,而且也使有关国家将来的财政预算平衡更加困难。因此,不得不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与改革,其措施包括:
a.设法增大社会保险基金,同时控制社会保险给付。
b.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商业性储蓄保险等三大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c.建立高效、统一、专门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分散社会保险管理权限,调动地方社会保险部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险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改革社会保险模式单一和大一统的保险格局,鼓励有条件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地方、社区、法人单位和个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以缩小政府负担的保障范围与项目,分散保险风险,增加社会保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如何认识社会保险发展的趋势?
答:社会保险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为:
(1)社会保险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保险目标多样化
社会保险制度的目标由单一的消除贫困、保障受保人基本生活需要目标向促进劳动就业、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与构建社会和谐等多重目标转化。
②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多样化
各国将社会保险给付的财政责任社会化,社会保险基金可根据各国情况,通过保险税、保险费、捐赠、福利彩券、国有资产变现、消费税、商品增值税等形式筹集,尽可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③项目体系多样化
有的国家具有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有的国家只有部分社会保险项目,有的国家甚至只有简单的社会救助和民间福利;有的国家社会保险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居民住房和部分国民教育,有的国家则将其排除在外。
④管理体制多样化
既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的,也有多个部门分工管理的;既有完全由官方管理的,也有私营机构参与管理的。
⑤实施方式多样化
在各国的社会保险项目中,既有官方直接组织实施的第一支柱保障方式,也有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的第二支柱保障方式,还有由保险公司、银行、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实施的第三支柱保险方式。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与文化差异,决定了保险实施方式多样性将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
(2)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化
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化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各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多重保障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工业化国家虽然战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项目还在不断增加,如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方兴未艾的护理保险和就业培训项目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保险项目本身不齐全,完善其社会保险项目将是其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②保障范围和内容将不断得到扩展。现在,许多国家已经不仅仅将人的生老病死作为防范对象,而且将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因素如环保、心理状态、精神状况、教育和培训等也纳入了社会保险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内容在社会保险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3)社会保险私营化
社会保险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规定受益制转为规定缴费制。
②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性垄断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
③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
④社会保险基金依照商业化的原则运营与管理。
社会保险私营化并不是全盘私有化,全盘私有化排斥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即使在智利,私营化也仅限于社会保险主要险种,某些社会救助项目等仍由官方直接提供保障。即使在养老保险领域,政府并未完全放任,而是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尽着自己的责任,在养老基金公司破产或发生财政危机时,政府要负接管之责,承担最终责任。在仿效智利的拉美国家中,也并非完全照搬,如阿根廷、乌拉圭采用混合改革模式,哥伦比亚采用的是公营和私营平行的改革模式,还没有哪个国家采用完全取消雇主缴费或纳税的智利模式。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社会保险制度世界性的改革趋势是社会保险部分私营化而不是全部私营化,更不是社会保险全盘私有化。
(4)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对效率的追求,基金积累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偏好。实行基金积累制面临的最大风险便是基金贬值的风险,时间跨期越长,风险越大。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一是可以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二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三是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从实践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基金投资呈现出股市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5)社会保险产业化
社会保险体系包括老年人的经济供给、失业救济、就业和职业培训、医疗照顾、伤残给付、家庭补助、居住方式、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社会保险的经济来源;二是上述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由谁提供。
社会保险产业化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而言的,是对由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附加需求或特殊需求实施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产业已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早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社会成员的经济力量增强,出现了超出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福利需求,同时也说明了市场经济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需求变动的敏感性和老年产业的收益性。老年保险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将是21世纪全世界的一个崭新趋势。
(6)社会保险一体化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下,一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不仅仅是一国内部的事务,它还影响着全球的资本和人员流动。经济金融的全球化通过三个方面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①福利水平的高低影响一国产品的成本,影响其对外贸易。
②由于跨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人员跨国流动日益频繁,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日益重要。
③由于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断增加,基金投资国际化不断发展,需要各国加强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方面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