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童年(2)
上篇貌似写得太沉重了点,那就写点轻松的回忆吧
【启蒙】
读小学的记忆还挺美好的,学习积极,成绩优异,家里的老房子一面墙都是贴的我的奖状,还特别喜欢跳舞和画画。记得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会参加节目,本来我就不是很外向,每年一次又一次的排练,让我一点一点的被改变,去融入同学们,也敢于去舞台上表达自己,加上班主任独特的教育方式,我总是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那个女孩,小朋友们都是抢着举手。小时候的我,从不自卑。还记得有一次下雨天,学校大扫除,我衣服都被淋湿透了,是老师带我去换上了她的衣服,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关怀,也是第一次体会来自陌生人的爱。至今很庆幸,在我人生最无知的年龄,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启蒙老师,她是那么的温柔,对我也是那么的有耐心,我一直都不是聪明伶俐的那种,反应也总是慢半拍,但是她依然用最无私的爱温暖着我,是她保护了我的童真,让我像个真正的孩子。
【学习】
我一直是学习刻苦的那种,可能是笨鸟先飞吧,每天放学回家再晚,也要把作业写完了才会去睡觉。每次去地里帮奶奶干农活,抱怨太脏太重太累的时候,奶奶都会告诉我,“不想干吗?那就好好读书,不然以后你就得干一辈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也因为讨厌农活更加刻苦学习了。记得六年级,有一天下雨路滑,在回家的路上把右手摔骨折了,后面是在教室打着吊针上课,一天都不敢落下,只听课不做题,奶奶生怕会影响我的小升初考试,所以中午都是奶奶把药和饭送到教室,最后也顺利考上了初中的尖子班。
从小就是喜欢数学,逻辑性的东西都比较喜欢,讨厌死记硬背,然后妹妹和我相反,她更喜欢语文这种只需要简单背诵的,数学题是怎么都不会算,教她做题目,一定要把答案算出来告诉她,她才能反应过来,所以每次教她做题目,我都感觉是我在帮她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久了,我就不教她了,其实因为我是希望她自己去学会思考,但是妹妹好像因为这个事一直对我有误解。因为妹妹的班主任和我们班主任是很要好的姐妹,每见到我,就会念叨我,让我平时也要帮助妹妹,不能只顾着自己拿奖状。需要反思的是,小时候我确实对妹妹耐心不太够,那会儿并不知道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偶尔也会内疚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姐姐吧,不过还好后面妹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了大学,我也挺刮目相看的,毕竟之前是一个呆呆笨笨女孩,居然自己开窍了,估计也是受了我的影响,难道是我的好成绩刺激到她了,哈哈。
我和妹妹终究都没有辜负奶奶的一片期望,一直是她老人家一辈子的骄傲,是她亲手塑造的最得意的“作品”。
【联系】
爸妈出门打工后,爸爸每两年或者三年回家一次,春节回家呆一个月左右,但妈妈一直都没回过家。再次见到妈妈,是在我12岁的时候,那会儿我已经小学毕业了,有人告诉我,我妈回来了,我被领进房间,看到一屋子的人,我却认不出来哪个是我妈妈。和爸妈的联系,最开始是托外出打工的同乡带书信,后面村里有电话了,是通过二妈家的电话,一个月或者几个月一次的频率,但我一般不和他们说话,都是奶奶说,因为电话费贵,也聊不了几句。
那会儿,我也已经对“爸”“妈”两个字模糊了,他们是我的谁,长什么样子,感觉自己从不曾拥有过那种关爱一样。每次奶奶要我给他们写信,都是大人在旁边说,我在纸上写,直到后面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了认知,也就会写埋怨的话,后来听爸爸说,我妈看一次我的信哭一次。以前确实对他们有很多埋怨吧,但是现在自己长大了,也逐渐能理解他们了,每个人都不容易。其实,爸妈都是朴实的人,他们不像其他人好吃懒做,也不吃喝嫖赌,更也不会像其他家庭关系那么凌乱!爸爸一直是比较恋家的,就是没钱也要回家过年的那种,而妈妈呢,可能相比回家,更接受不了穷吧,接受不了因为穷被人看不起,隔了那么久才回家,主要也是她舍不得回家的几百块路费,更希望春节能多赚点外快,挣钱存钱也都是为了这个家。有时候也挺庆幸出生在现在的家庭,虽然从小缺爱,但一家人都是在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生活。现在我和妹妹也已经参加工作了,以后爸妈可以轻松点,也相信未来一家人努力就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