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底气
四千多年前,杭州所在位置曾是海湾,亚热带季风从东海上吹进来,雨量丰沛。两千多年前,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从这里一路向北,加之西溪工笔,钱塘泼墨,水色盛大,生发万物,写就钱塘风雅。
当然,还有一个湖。
她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西湖。可谓杭州之心。
以西湖为原点画一个坐标轴,可以看到:最远的,有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最繁盛的,有西湖文化、南宋文化;汤汤不绝的,有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最软的,有丝绸织锦;最硬的,有金石篆刻……它们平平仄仄,构成了杭州的底气。
我想,文心锦绣孕育出的千古名篇,应该是杭州的底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吧?是它们,潋滟照湖山,并相映生辉,使这座城市成为人间天堂。
因此,我选取“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中“杭州古代文学品读”这一选题,创作完成《文心锦绣照湖山》一书。
传说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仙岛上找到一块白玉,琢磨多年,白玉变成宝珠。不料宝珠被王母抢走,玉龙金凤赶去索珠。争夺中,珠落人间化为西湖,玉龙金凤随之变成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世代守护。
受此启发,本书最末一篇,特意选取以赞英雄、夸风光为内容的12副楹联,一一赏析,文章标题定成:“铮铮华夏龙起势;皎皎西湖凤鸣阳。”
英雄如龙,国家如龙,而西湖似凤,杭州似凤。我们给予他们最美好的祝福。
顺势将文章标题全部取作楹联的形式:
张煌言“坐看逝水吞日月;起听大风送尘埃”,铁琶铿锵不让岳于;
洪昇“七颠八倒肠百转;一叹三嗟泪千行”,哭不尽万事垂暮岁月晚;
朱淑真半生为情所困,“湖深不抵相思半;月冷何如心冢寒”;
于谦终生廉洁奉公,“旷世清白不染色;桑梓泥土尚余香”;
……
杭州的好儿女,其人其事其诗文,无不动人心肠。
苏轼“铺陈酒意轻岁月;漫卷云纸写湖山”,为杭州留下一道诗堤的“彩虹”;
辛弃疾“山水三叠钟期杳;电光一霎灯火稀”,为杭州留下一声知音难觅的叹息;
陆游“布衣难掩家国梦;夜雨乱敲赤子心”,赏临安春景却陷入沉郁;
而“万里歌吹香弗散;千年烛照花未眠”,将西湖荷花变成了杨万里的荷花;
……
虽身为过客,但他们对杭州心中有爱而笔下生辉,不由人不神为之夺。
这座又婉约又豪放的城市,有了这些又婉约又豪放的人,真是彼此双重的荣幸。杭州也因他们而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然而,这底气中也少不得杭州的当代精神——看静静等候路人过马路、车流的温雅有礼,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中、杭州乃至浙江的凛然大义,即可知它秋水为神玉为骨,宝贵的事物在一脉相传。
杭州是中国圣贤概括的宇宙秩序——将山川之形、星辰之理、草木之状、虫鱼之态总揽一体,更把伦常之法、礼乐之格、道德之性、浩然之气纳入了胸中。因此我们说,除了地灵人杰,它还向善向美,像石竹花保持芬芳,像日月星保持光明。
这是一种强大又无形的力量,为一方土地持续带来福祉与荣光。
“德不孤,必有邻。”杭州一代代的建设者以天地为纸,书写着人间大美。他们将杭州故事写成了一条温暖而澎湃的诗河,流过过去,奔向未来。他们将永不停笔。
简墨(作家、书法家)
© 本文版权归 豆友223230880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