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那只老鼠到底是谁?
学生提问,一丝不苟回答系列。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不管你们是相信Pi跟日本保险工作人员讲述的那个没有动物的故事——老虎即Pi、鬣狗指厨师、猩猩为Pi母、斑马是佛教徒,还是心中另有更为可怕的故事版本——将个别动物置换为其他人,总之,老虎、鬣狗、猩猩、斑马这几大动物都很明显地指代着漂流船上的人物。
唯有船上出现的另一小动物——老鼠,其指向性并不明显,起码在Pi自述的故事里,它也并没代表谁。
但既然其他动物都能指向具体的人,网友们自然也朝着这一思路绞尽脑汁要去证明老鼠到底何指?很多人因为相信这是个残酷故事,因此将老鼠指认为Pi的初恋女友,因为这是除了家人以外,跟主人公最亲密的人物。
可初恋女友阿南蒂只是李安导演为了怀念与佐证纯真的美好和成长的痛苦而添设的人物,在小说原著里并没有出现,而老鼠却是存在于小说中的。它同样是在老虎吃掉船上其他动物后出现,而在没有动物的故事里,也同样是厨子一上船就吃掉了老鼠。
那么老鼠究竟做何解?我们马上就来分析,但,
第一、老鼠肯定不是指女友。
第二、老鼠并非像其他动物一样属于动物园,被关在船上铁笼里,而且要么最后被吃,要么最先被吃,不像其他动物的死亡有稳定次序,所以,老鼠跟其他动物属性不同,也就是未必能指代具体人物。
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下关于老鼠如何被老虎吃掉的这个片段,请不要低估安叔镜头逻辑的超级严谨性,我们一定会重新发现什么。


这两个镜头为一组,虎蹲在舱内,Pi揭开船布,犹如揭开自己内心,内视心中那只老虎。


Pi揭开船布是为了寻找食物。船舱内存有压缩饼干和水。Pi 吃着素食的压缩饼干,抬眼望了下上天。内心在想什么呢?
Pi的眼神突然流露出某种渴望,镜头在此略做停歇,主观视点的反打镜头里,在食物上出现了一只老鼠,Pi不由得继续睁大眼睛,边吃着饼干,便随着老鼠的跳动而眼波流转。




此时,老虎突然扑了上来,并在船布上搜寻、磨蹭。

然后跳开,望了望大海,再又走近斑马尸体旁。


如果承认PI与老虎的共生关系,那Pi眼中的老鼠,跟老虎觊觎斑马的尸体也同样形成了对应。所以,那老鼠不就是Pi心中那只老虎在这样的生存绝境中,对肉食渴望的象征吗?哪怕就如老鼠一样,只是一小片令人恶心的肉,而那个原本虔诚的自我与生存本能的那个我正在激烈的对峙交锋,胸中猛虎已经按捺不住,要奔腾而出了。(镜头中以虎头冲开船布喻指)



老鼠爬上Pi的身体,代表着他内心深处最后的挣扎,但最终只能无奈地举起双手,向现实投降,将老鼠扔进老虎嘴里。

最后的镜头落在老虎吞下老鼠后,回到了斑马的尸体旁,因此老鼠何指已昭然若揭——那就是代指斑马(水手)尸体上剥离的肉,那是唯一的肉食,也是Pi最难以下咽,如同老鼠一样让人恶心的肉食。

但仍然需要提醒两点:
1.在吃老鼠前的镜头里,老虎(Pi)已经吞下鬣狗,为何此时吃尸体上的肉对他来说仍然经历了一番极度挣扎和煎熬?
2.船上只剩下斑马(水手)尸体,猩猩(妈妈)尸体又去哪儿了?
其实,在Pi讲述的没有动物的故事里,老鼠是一上船就被吃掉了。我们先看看原著小说里的叙述:

再对照电影:




所以,老鼠代指尸体的上的腐肉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为什么上船就吃掉了老鼠,我们似乎可以去大胆想象船上或许另有死者?不过,更有可能的还是老鼠就是喻指被爸爸截掉的佛教徒断腿上的肉。原著证明了这一点。

真实的故事很可能就是Pi的父亲(将父亲替换为厨子,实际上应是Pi隐去心中最不愿面对的悲痛。)带着他一开始就吃了佛教徒断腿上的肉。父亲是他能理性活下去的指引者。
而那个有动物的奇幻故事本就是PI在证悟自性(Self)的过程中,灵魂深处的心灵意象所组合而来。当那只老虎杀死鬣狗后,船上就只剩下Pi孤身一人,他要怎么活下去?在心灵意象里,鬣狗被吞掉了,猩猩也不见了,只剩下了斑马尸体,但实际上“斑马”尸体早做了鱼饵,船上剩下的尸体恰恰应是“鬣狗”和“猩猩”。讲到这里,故事背后的真相让人不寒而栗,但故事讲述者的心灵本能地拒绝那更为残酷的真相,只不过,当初吃下“老鼠”的那种心灵痛苦禁不住浮现心头。
吃掉老鼠(人身上的腐肉),那正是Pi所经历的残酷成人礼,如同《色戒》中,安叔安排的那场大学生杀人戏一样,当人生迈出那一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内心的成长就在那一瞬间,再也难以回头。而Pi遗憾的是:只是每一次都没来得及好好道别。可以好好道别吗?
与过去的我决裂,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的我,从而实现所谓的内心成长,注定是孤独、痛苦、无法逆转的。所以李安一直强调:赤子之心很重要。很多年以后,我们回忆生活,千疮百孔,我们回忆自己,面目全非,我们不禁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我们知道,我们既无法回去,也不愿意回去,所以我们再次安慰自己: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