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到的石窟造像壁画之美
查看话题 >不只西湖:深藏杭州的江南石窟造像
杭州的佛教,始于两晋,盛于吴越。吴越国三世五王均以奉佛利生,维护社会安定。吴越国各州,塔寺林立,高僧往来,梵音不绝,有“东南佛国”之称。杭州众多古寺名庙,近乎一半创建于吴越时期,有据可査的不下200余所。
寺院的隆兴,也带动了佛教造像的蓬勃发展,杭州佛教造像的分布区域主要有南山区和北山区。南山区造像主要为分布于西湖周围众多的摩崖石窟如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天龙寺造像等,此三处造像皆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北山区造像主要集中在灵隐飞来峰一带,大多为宋,元时期开凿。
南山造像之烟霞洞
烟霞洞造像坐落在南高峰和翁家山之间的烟霞岭上,是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天然洞穴,与东面的水乐洞、石屋洞并称烟霞三洞。相传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 被发现,洞深约20米,洞璧顶部密布大小玉乳,阳光映入,闪烁五色异彩,宛如烟霞,故名。洞口有清代碑刻“烟霞此地多”。

烟霞洞造像雕凿于五代后晋天福、开运年间(937—946),宋、清、民国各有增造或改凿,现存造像15尊。洞口两侧有北宋时雕凿的观音、大势至立像,容相娴静,体态优美,是全洞宋代石刻中最为精美的两尊。

洞内有五代吴越国的石雕十六罗汉像12尊,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十六罗汉造像之一。这些罗汉容貌奇特,雕刻精湛,或盘膝禅坐,或脚下伏虎,或手执经卷,或双手结印,神态各异……相传,最初洞中只有六尊罗汉像。之后,据《两浙金石志》记载,是钱弘俶的舅舅吴延爽率信男信女募集众人之缘,将罗汉像增至十六尊。在洞内东壁还有浮雕小僧立像、武士供养人,菩提树,驾法船侍者像和吴延爽造像题记一方。另有北宋至清代的摩崖题记和碑碣多处,惜大多漫漶。

(石屋洞是烟霞三洞里位置最好的,处于景点“满陇桂雨”所在地。原有五代时吴越国王开凿的五百罗汉造像,历代损毁严重,如今能见到的大多为后人出资重修的佛像。)
西湖南山造像之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位于玉皇山慈云岭南坡,为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吴越王钱弘佐镌刻,是杭州现存的吴越石刻精品。岩壁造像保存完好,有大小两龛。主龛造像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居中,左右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像。两侧有菩萨和金刚力士,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迦。

主龛北侧为地藏龛。居中是地藏王像,光头大耳,容貌端严。两旁立着供养人。佛龛左上角,浮雕出"六道轮回”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主龛左侧有摩崖,为篆书:“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下有北宋绍圣元年( 1094)惟性和尚凿平原文而改刻的正书《佛牙赞》。

唐代是我国石窟造像的巅峰时期,但这一艺术成就在南方几乎很少存在,慈云岭造像其开凿年代虽距唐朝灭亡已近30年,但文化传播的滞后性使得慈云岭造像依然保持着唐代造像的典型风格,在时间上填补了晚唐时期造像的空白,在空间上填补了南方缺少唐代风格造像的空白。
慈云岭造像虽主龛主尊局部已遭损坏,但从身体其它部位,仍可看到唐代造像细腻准确、线条流畅、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不论是神态安详肃穆的菩萨,还是体态雄伟、镇定坚毅的天王,在形态上都雍容大度,亲切传神,富有韵味,是江南地区罕见的保留有唐风的五代佛教造像。
(慈云岭下方两百米处,在玉皇山隧道口,有南观音洞。是一座民居与洞窟共同组成的小型庙宇,洞内本有南宋时期的罗汉造像,现已不存。)
西湖南山造像之天龙寺造像
天龙寺造像位于慈云岭西南侧天龙寺后的山岩上,“八卦田”公园的西北侧。天龙寺造像为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吴越国第五代国王钱弘俶在此建天龙寺时镌刻,为“西湖南山造像”中年代最晚的一处。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 80年代按旧时格局重建了现在的寺院,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保存较为完好。

中为主龛,位于最高处,一铺七尊。主尊为弥勒佛,端坐于须弥座上。两侧分别为无著、世亲、再两侧是法花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又再两侧是力士像。龛楣上浮雕二尊飞天。
西龛为阿弥陀佛,作全跏趺坐式,背后有火焰纹头光和身光。东龛为水月观音,发髻高耸,脸形丰润。天龙寺造像有着鲜明的五代风格,承袭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艺术特征,圆熟洗炼,又颇具江南特色,是五代吴越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



(因时间关系,天龙寺未能亲临,图片文字皆来自网络)
石龙洞造像
慈云岭右侧不远,将台山南坡,还有石龙洞造像,也属于西湖南山造像,是杭州地区唯一发现的千佛龛造像。
石龙洞造像开凿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依自然山势雕凿于数块石灰岩上,造像题材丰富,有释迦与弟子、菩萨、金刚力士、罗汉等。造像中的千佛龛在江浙一带较为少见。

释迦及弟子像居于造像群中间编左,释迦左右分立迦叶、阿难两弟子,再两侧为菩萨像,皆立于莲花须弥座上。两侧为一组罗汉像,现存16尊,大小相仿。如来东侧为千佛龛,浮雕佛像500余尊。千佛龛东侧下方有金刚力士像,披甲站立,右手作无畏印,左手执宝钺。在造像群的最东面,为一尊菩萨像,全跏趺坐式,身后背光饰火焰纹。

石佛院造像
石佛院又称仁王讲寺,位于吴山(从杭州肿瘤医院附近上山比较近),其旧址现存造像三龛五尊。开凿于五代吴越国时期,中为“西方三圣”立像。居中者为阿弥陀佛,高6.09米;左为大势至菩萨,高4.51米;右为观世音菩萨,残高3. 63米。西方三圣两边则为释迦牟尼以及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一说德韶大师)坐像,高4.21米。均结跏趺坐于圆形佛龛中。(一说西方三圣两边则为行修大师以及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石像毁坏严重,惟有智者大师造像保存相对完整。



杭州五代吴越时期的造像,可能是唐代石窟造像之风南移的最早的作品,填补了这一时期整个华夏土地上造像的空白。在技法上,深得唐风之遗绪,形象依然雍容华贵,衣纹质感依然飘逸流动,尽管如此,不可阻挡的世俗化洪流还是从造像的嬗变中体现了出来。
北方石窟大多是人工开山凿成室内空间,然后再雕凿佛像,宗教的神秘色彩极为凝重。杭州的这几处石窟则多利用自然洞窟或依天然岩势顺势雕凿,这与自然、地质条件有关,也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这几处造像虽然也有龛楣的飞天等体现神秘色彩的附着物,但宗教氛围已经减弱,佛像与环境融溶成一体,成为一种自然风貌和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的景观。这既反映了一种特别的意趣,也说明环境本身已经世俗化了。
南宋时期崇尚平实的文化氛围和人间情态,到飞来峰造像,这种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造像衣纹的质感逐渐淡化,法相也不再庄严,其形体的勾勒,完全来自真实的社会场景。著名的宋代圆雕布袋弥勒石像,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大腹便便,平易近人,俨然是一个可敬可亲的长者。围绕其两侧的十八罗汉则依山石岩势自然分布,或静或动,颇有自然天成的意趣。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与灵隐寺相对,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

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32余尊。主要分布于青林、玉乳两洞,题材多为罗汉、祖师像。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形体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风格比较古朴。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龛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的胡承德所造浮雕“卢舍那佛会”,浮雕的技法娴熟,结构完整,形象生动。


元代石刻造像现存67龛,造像大小合计116尊,其中的题记清晰可辨的有19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元代雕刻群,这些造像多分布在冷泉溪的南岸和青林、玉乳等各洞周围的悬崖峭壁上。均为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为首的僧侣与世俗官吏所造。其风格分汉、梵两式。其中梵式46尊,汉式62尊,其余8尊是受梵式影响的汉式造像。造型巨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起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佛龛以方形和长方形者居多,也有凸字形和半圆形的,顶多呈拱券或平顶。题材以佛、菩萨为主。因元代佛教造像遗品甚少,因此飞来峰元代造像,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
Solidstat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1-15 14:04:34
-
金陵人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8-23 21:20:19
-
书剑飘零梦亦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1-26 18:36:55
-
向日葵🌻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01 16:59:55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21 17:41:36
-
Guerrier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10 10:07:16
-
Sunsh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10 01:20:38
-
隐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10 00:17:48
-
Gincredib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10 00:06:05
-
凌烟阁小学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09 22:10:30
-
你的爸爸朱子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09 21:56:38
-
凉虾冰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11 07:10:08
-
🐡豚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4 13:30:27
-
Charlotte00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15 10:16:29
-
想知道为什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12 22:53:20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00:11:48
-
要有很多很多I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00:46:45
-
五角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6 17:47:54
-
棠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6 11:22:52
-
L87J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4 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