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高尔基·炯炯时间的听书解读
各位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您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作家,我们都听过吧?他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但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经典名著,很多人阅读之后,还不忘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们这就来听听伟大作家高尔基,他的笔下,到底有着怎样奇妙的童年呢?
高尔基不仅写出了《童年》这本经典之作,同时,他也是有名的苏联作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导师。所以,这么伟大人物的童年经历,一定也是不一般的吧?
没错!他的《童年》这本书,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背景,讲述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自己成长中的童年故事。读起来,仿佛跟高尔基一起,走进了他的童年,故事难忘,情节跌宕起伏,读来悲喜交加。同时也会激励我们,勇敢的面对生活。是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经典著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高尔基。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这个有意思的名字就是他的原名。后来,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又跟自己起了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是“痛苦”的意思。而“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作者有意的为自己起了这么一个笔名,就是要告诉别人,他有着不平凡的童年经历。
有了满意的名字,大作家高尔基便开始了自己漫长,而伟大的创作历程。
除了名字,高尔基的不平凡的童年经历都有哪些呢?
高尔基幼年家贫,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十一岁踏入社会,挣钱糊口,为生计奔波。可以说是尝遍了人间的辛酸。
他经常去的码头、车站和贫民窟,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底层社会的悲惨遭遇,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
这时的高尔基,不仅没有被苦难的生活击垮,相反,高尔基年纪轻轻,就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且好学的孩子。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学作品,吸收着来自书的精神营养。同时,书籍也成了他贫困潦倒时,最知心的朋友。这样的经历,使得高尔基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这种学习和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不仅高尔基本人,有着不平凡的成长经历。高尔基创作《童年》,也有一段真实而有趣的故事可讲!我们下面就听听有关《童年》这本书的故事。
在1908年至1910年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同志,是高尔基的好朋友。列宁有事没事的,就会找好朋友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高尔基寓所里,和他畅聊人生。在好友面前,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述自己的童年,以及少年的生活故事。列宁听了高尔基老友的故事,内心很是感动。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高尔基听到好朋友的鼓励后,对写作有了更大的动力。他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说到做到!果然,高尔基开始努力的创作《童年》这本书。不久,他便实现了这个诺言。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读的《童年》一书。
《童年》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它的语言十分生活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个耳根子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这段文字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层次清晰地,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童年》这本书,我们仿佛随着高尔基,走进了他的国度,和他生活的年代。我们可以领略,19世纪中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感受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苦难历程。是不是听起来就能感觉到《童年》这本书的不平凡呢?
《童年》这本书,采用“儿童视角”,展现的却不仅仅是儿童世界,而是一幅幅19世纪,生动的小市民生活图画。读过的人,都为之叫好。
《童年》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自译介到中国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书中人物更是成为了世界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的典型形象,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善良、勇敢、坚强等优秀品质。
它能让人读后为“好人遭厄运”鸣不平,也会因“恶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复杂而顿生怜悯。
另外,专家们也评论说,“在性格的生动性、完整性上,《童年》较后来的一些概念小说要高出千百倍。”
既然这本书如此经典,连专家们都拍手叫好。那我们该怎样科学的阅读呢?
《童年》全书共十三章,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八章、第十三章,值得精读。
此外,书的每一章都有值得精读的部分,请你在阅读时找到自己认为值得精读的部分,采用精读方法完成这部分的阅读。
在时间安排上,你要做到坚持和自律。我们建议您用两周读完。前十天通读全书,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熟悉书中人物;第十一、十二和第十三天对精读章节进行重读,具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语言特色。
最后一天,对全书进行总体回顾,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总结这本小说给你带来的启示。对全书进行总体回顾,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你看,原来读书还有这么精深的诀窍!科学阅读,会让你脑洞大开,甚至决定从此改变自我。
怎么样?听了这么多有关《童年》的不平凡故事,是不是你已经充满好奇,想要一看究竟呢?
那就改掉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找来《童年》,细细品读。让它成为你人生航行的一盏灯塔吧。 【《童年》听书稿·原创·张自炯2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