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释义
爱有“双重性”。一重性体现于社会心理学:我们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主观地体验爱情。艺术、文学、音乐、哲学、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阐明着爱。另一重性在生物学层面得到了体现:爱根植于人性中,源于驱使人类繁衍的交配与结合机制。
多娜泰拉·莫拉西提(Donatella Marazziti)是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神经学家。她一直在试图验证血清素是否会在恋爱初期影响情侣之间的吸引力。之所以会有这个念头,是因为她发现热恋期的情侣痴迷于对方,且总忍不住紧张兮兮地关注一切微小的细节(有点儿像吃醋者的行为),仿佛变成了强迫症患者(研究已证明,强迫症的产生与血清素水平较低有关)。“血清素水平较低导致某个强迫症患者为了祈求安全,进门前必须摸五次门。处于热恋期的男女也可能像他们一样,无法把有第三者介入的幻想踢出脑海。”
如她所料,刚刚坠入爱河的人(仍处于恋爱的第一阶段,还没赤裸相见)血清素水平和强迫症患者一样低于正常值。莫拉西提和其他共同作者总结道:“这表明刚谈恋爱的人的确不正常。”但相处12到18个月后,他们的血清素又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那个时候,“他们的强迫性想法也消失了。”
2019年,《VICE》杂志刊登了一篇头条:《如何“黑”进大脑,令你甘心和不爱的人啪啪啪》。作者西林·卡莱(Sirin Kale)写道:“对很多人而言,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了:你讨厌和你上床的那个人,也不想和他约会,但在事后的清晨,你却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依恋感。“倘若你想避免此事,唯一能做的就是三思而后行。但如果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你已因为自己暧昧的决定深深陷入了强烈的痛苦之中,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大脑产生基于性的依恋吗?”
扬的回答是“当然有”。诀窍就是在性生活中避免与伴侣进行目光接触。研究显示,长时间对视会让人脑释放催产素,进而增加了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他解释道:“当你和某人发生性关系时,你会深深记住他的脸和眼神。而这会反作用于你们的联系。爱和依恋好似上瘾。形成它们所需的化学物质大多相同。如果你避免对视,不用眼神交流信息,联系也就不容易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