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谬误》读书摘要和笔记(20200920)
相似中有部分是同一的。相似的客体的特征部分是一致的,部分是不同的。而类似则是相似的特殊情况。一个客体的唯一可直接感知的特征不需要与另外一个客体的某一特征一致,但可以与一个客体之间的特征,或者与另外的客体的特征一致。……要注意通过感性观察可以直接发现一些客体的相似,可以发现一个客体的特征之间的相同关系,也可以发现显然经常不受重视的其他客体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类似。
把类似定义为概念系统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既可看清两个相当概念的不同,又可看清两个相当概念的对子在逻辑关系上的一致。
相似和类似的主导动机在许多方面证明对扩大认识是促进的和有效益的。
注意导致新的一致的认识的完整的类比,和注意揭露比较事实领域的区别的不完整的类比,都会大大促进研究工作。——“十三、相似和类似是研究的主导动机”
只是由于我们感官和我们智力手段的局限,才存在着我们相隔绝的事实。思想之所以能够本能的和无意识的进行观察,是由于思想会自动的补充事实的部分、事实的结果或事实的条件。(注:思想对于事实的补充是一种通过现实的经验而证实的思想经验,就算思想补充不能提供新的经验,但是它能使已经积累的经验相互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看法。)
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假设构成仅仅是一个本能的、最初的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指出这种本能的、最初的思维与假设构成之间的一切过渡形式。对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领域,也只能作出非常一般的近似的猜想,人们通过这些猜想觉察不到假设的实质,虽然这里不涉及质的区别。
如果我们现在进一步观察自然科学的假设,那么我们首先会看到,一切通过观察还不能直接肯定的,都可以是思想补充、猜想、假想、假定或假设的对象。……如果一个事实的结果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或者不是能直接观察到的,可以对这个事实的结果提出假想。经常是一个事实的规律的形式,一种假想的对象,因为只有排除一切障碍进行真正无限的观察,才能发现规律。但是假想,人们通常称之为假设,涉及的是使一个事实明显化的条件,这就是解释性假设。(注:假设的重要职能在于形成新的尝试和实验,进而证明、反驳或修正我们的猜想,扩展我们的经验,是思想补充的重要形式。)
人们在作假设时,总在特别局限的状况下寻找观察到的事实的特点,而事先并不是自然的指导这些特点在其他一般状况下是否也属于这种事实,即这个假设是否也适合这些状况,以及这种假设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实。我们只能从我们当时已知道的感性环境中得到假设表象的材料、因素,观察那些与现实的情况相似或类似的情况。
一个假设表象除了包含促使其出现的不可或缺的事实因素之外总是习惯性的还包含着另外的对于这个表象不必要的事实。因为假设是按照不完全知道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类似情况构成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了。
不能否认,科学是通过猜想和比较逐渐形成的。但是科学越接近完成,它就越过渡到单纯和直接的对事实的描述。通过对一种事实与另外的事实进行类比,我们能够发现事实的新特征,但是是否能得出与那种类似新的一致或区别就不一定了。总而言之,能获得经验。不管是观察到了一致还是区别都意味着确定事实的新特点。研究者以前人的结果为出发点,前人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研究的个人、民族和宗族不断发展,从而保住了看法的丰富和全面。
如果我们极为抽象的思维,那么我们就会把一些只属于某一事实的概念特征归于必然出现的事实。这样我们就什么依赖也没有,同时也就缺乏通过直观的类比进行新的试验的激情。——“十四、假设”
如果部分相应的心理结果出现冲突,即事态激烈动荡时思维产生混乱,在这时有意的通过这种混乱寻找统一线索,就会形成问题。在一种固定的、习惯的思想很快就能适应的经验范围内,很少会形成问题;至少必须有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和巨大的心理上加以区别的感觉,才能提出问题。……思想与事实的不一致,以及思想相互之间的不一致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出现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似乎矛盾的现象也大大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因为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可以活跃思想。如果人们历史的研究似乎矛盾的现象的形成,或者人们注意矛盾的观点的发展直到最后的结果,那么通过这一种或那一种方法,达到排斥似乎矛盾的现象,从而一般地也就同时解决了问题或者把这个问题清楚的提出来了。
我们没有发现已知的、已观察的或正确观察的事实与之相一致的基本原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新的思想去寻找新的基本原理。新的见解或者可以直接涉及探讨的事实,或者我们可以对事实先进行分析。我们寻找事实的最初条件,然后再寻找这个条件的条件等等。……我认为,在运用分析方法时还要发现新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现在注意到,那里还存在促使我们导致的新的适应和新的见解,那么我们在观察以前没注意的情况或现象特征时就会发现它们的真正特征。——“十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