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172-173卷 北周并齐:南北朝尾声的序幕
处于南北朝三国的北周,与之前处在北燕、东晋时候的前秦非常相似,胸怀大志的武帝宇文邕,跟后来五代十国时候的后周世宗柴荣,也非常的相似。
北周地处西垂,其拓展的方向有两个:一个向南进入汉中和蜀中,这个已经实现,另外就是向东消灭宿敌,历史发展到这一步,北周只能是先消灭旁边的北齐,因为此时北齐已经处于一个低谷,政出多门、皇帝昏庸,大将斛律光一死更是让北齐处在一种散乱的境地,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

北齐虽然定都在邺城,但实际上的权力中心自高欢以来都是晋阳,晋阳是其实际上的都城,有着重兵把守,要想消灭北齐,“擒贼先擒王”,首当其冲的就是拿下晋阳。晋阳之地靠北方,民风彪悍,宇文邕意识到这里是一个难啃的骨头,曾经几次有着退缩的念头,还好其臣下极力劝说,最终立下志向,一心要端下晋阳。
加上这个时候的北齐皇帝,是一个彻底昏庸无能的人,皇帝带着冯贵妃来观战,这已是胡闹。当贵妃看到战场上北齐兵力有所不济的时候,居然喊出了“军败”!并不是迷信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知道战场上领导层是不能随便说话,容易扰乱军心。要知道当年前秦百万大军在淝水一战,就是因为冯异一句“兵败了”造成士兵踩踏,最终苻坚兵败国亡。战场上不能轻易说“兵败”,两军对峙,在战术上片刻之间总是互有胜负,怎么能以偏概全的说自己这边败了,如此一来三军夺气,兵败如山倒,最终宇文邕手下大将梁士彦以“死在今日、吾为而先”的决心占领了晋阳。

北周打下晋阳,一者丰富了自己的军资,二者也稳固了宇文邕吞并北周的决心。北齐皇帝落荒逃回邺城,赶紧甩锅传位给8岁的小儿子,做起太上皇,这实在是无用之举,如同是后来宋徽宗临难传位宋钦宗一样,这根本不能逃避历史对其责任的谴责。
面对气势逼人的北周,北齐很快投降,宇文邕入邺,完成了自宇文泰以来的夙愿:统一了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北周气势空前,西梁入朝觐见拜贺,北周皇帝弹琵琶,西梁皇帝起舞,一片形势大好的样子。

只可惜在占领了中国北方领土的同时,北周却要同时面对南方陈朝过来趁火打劫、北方新兴蛮族突厥的骚扰。依赖韦孝宽和梁士彦,活捉了陈朝大将吴明澈,南边算是稳定住了。北方这边皇帝出征,中途不幸崩殂,“出师未捷身先死”,北方的骚扰后一直成为隋唐的隐患,“长使英雄泪满襟”。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死,让人想起了后周世宗柴荣,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葬送在个人健康上,不仅如此,北周武帝留下的江山被隋文帝杨坚篡夺,就如同是后周世宗留下的江山被赵太祖篡夺,非常的相似,留给人无数的叹息:历史咋就这么的相似?!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