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的哪个旅行目的地让你念念不忘
查看话题 >从八角城到拉卜楞寺,在佛系甘南的一次心灵拉伸

地点:甘南
路线:兰州 - 八角古城 - 拉卜楞寺 - 郎木寺 - 扎尕那 - 黄河九曲第一湾 - 拉卜楞寺
时间:9月中旬
Overview: 意外来到人烟稀少的八角古城,惊喜。遇见藏族老爷爷,遗憾错过了他邀请的糌粑午餐。避世古村的小秘密是在偷偷建立游人公厕,它开始不想再要冷冷清清。拉卜楞寺是一门高级美学,那种安宁让我们忍不住在行程结尾再次回来。我感受到人与人心灵之间的差别,是那一条没有绿荫遮蔽,通向庙宇的漫长路道。
☁️
在去拉卜楞寺的途中,当地人建议去八角古城看一看,于是我们多花1小时车程进入山间偏远处,它在夏河向北30多公里,穿过如绿毯般铺开的甘南草原与回旋的山脉,来到这一座神秘古老的城池。
俯瞰城池为十字形清晰可见,这种设计是为了利于战争防御,同时证明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十字形古城像是刻在了草原里,刻在了古代的时空里。



这里游客甚少,大多也是只来山高之处望一望城池特别的形状便离去,走进古城的游人几乎为零。城门是一个只供一辆汽车穿过的墙洞,藏族妇女回头呆呆的望向走下车的我们。猜测是村里的老干部经过,带着憨厚的藏族口音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从门牌号上得知村落的名称“卡尔囊贡玛村”。


历经两千多年风云变幻,如今村中样貌平凡的像是抹掉了所有故事。这种毫无修饰的朴素散发着淡淡的吸引力,淡到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想要继续走走的念头。路过的小孩睁着怀疑的大眼睛闪躲跑掉,一块块暴露了泥土的草地,趴在上面的小牛有一张沧桑的面孔。平淡无奇之下,转角遇见了更加明亮的色彩,凌乱的土色村落瞬间隐形了,藏族风情与精神信仰都浓缩在了面前这座附着斑驳的红色寺庙。

清脆安心的梵音从屋中飘出来,落入记忆里。一家三人用手抓住同一根麻绳,齐力扯动它,麻绳带动转经筒,顺时针快速滚动。那位第一眼出现在寺庙的藏族妇人独自围着寺院转经,面庞始终微笑。我们期待沟通却产生了语言障碍,妇人只得向我们双手合十,笑一笑,继续转圈。



一家人离开了寺庙,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走进来。他教我们如何转动经筒,教我们大声念起“唵(ong)、 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的六字真言,发音不准,老爷爷执着纠正。离开时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糌粑,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只得匆匆告别。心中埋下的小遗憾,因为后来,我们再没有遇见一位邀请我们回家吃饭的村落主人。

玲珑的寺庙在空间里被村落包围,在精神意义上装载下整个村落。有些房子歪扭出了不同姿态,拆了旧的,建起新的,唯有十字形城垣始终没有变过。格桑花被围栏精致的保护在路边,藏语中,“格桑”诉说“幸福”,粉色花朵点缀着岁月安好。



//
离开八角城不远来到了拉卜楞寺,然后在行程最后又回来了,原因是对这里的喜爱。拉卜楞寺是世界上藏学体系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六大学院和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寺院三面,绵延3.5公里长。

藏族人生活里的每一细节无不跟信仰相关,他们日复一日的转经祈祷,心无杂念的重复仪式。沿着转经长廊一路走过,见到磕长头的人,他们双手合掌高举过头,然后降至鼻尖胸口,身体前扑,双臂前伸平放在地上,身体匍伏,起身再重复动作。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


走去拉卜楞寺庙,经过僧人们居住的房子,一条条长形路道和环绕的巷子,只有黄色与白色的墙面,以及木色大门。我在巷子间逐渐放缓脚步,着迷于这里的色彩与柔软,无声侵染内心安宁,没有悲伤与计较。同伴说几年前来这里有不少流浪藏獒,所以没能像现在一样忘却一切的安然行走。偶尔见只小土狗,沿着光源溜溜达达,那一刻我内心的复杂程度和小狗没什么区别。
老天对拉卜楞寺友好,天气预报总说有雨,两次来却只见天蓝。高原的太阳热滚滚润色了双颊。路面被分割成一半光明一半阴暗,绛红的僧袍,在地面上拉长了身影,让本来安宁的巷子更为安宁。



医学院前院回廊墙壁上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壁画,看上去是花草树木,其实是《四部医典》各章节内容的形象表述,是一个完整的人体脉络图,以象征主义手法绘有一张张生命之树,讲解复杂的藏医学原理。


核心地点拉卜楞寺庙在最接近群山的一侧,闪着光的佛塔与耀眼的阳光混淆,让建筑上最鲜明的色调,红色更浓,黄色更明。它们是藏族人心里最崇高圣洁的色彩。寺庙里聚集了人群,有虔诚的信徒,有一些匆匆过客。每个人双手合十,做一件感觉来到这里就一定要做的事情。记得之前点酥油灯的时候,藏族人跟我说,只祈福,不许愿。


如果我们不能感觉到今生今世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今生今世的梦只是一个新生命的前奏,如果我们没有朦胧的知道一种叫做福报的东西。那要如何领悟和对待世界?信仰是规范人类道德的美好旋律,对于虔诚的信徒,它已然成为深深埋进心灵的声音种子,将信仰化身为德行的自然。我们也应该听到一种声音,“幸福不是德行的回报,而是德行本身”。




或者说,如果有一天这颗种子可以不再借助任何信仰。
《三体》里面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沉思,越感到他们的崇高与神圣,也是增加虔诚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天好的甘南可以遇见最美的星空、银河,我视力的极限落在了星星之上,心灵也落在了上面。

END
关于笔者
What’son my mind
有人说旅行是一种遁世逃避,对我来说,它反而是入世拥抱纯粹的心灵。16岁移居美国,大学毕业后,出于对北京的喜爱来到北京漂。5年一直在外企做奢侈品和快消品牌的公关工作,那几年我拼命付出,不止于996,偶尔会在电脑旁欣赏一轮日出。后来开始陷入“思考人生”,想为生命再注入一点新鲜能量。去了美国互联网旅行公司创业,在这过程中,更加喜欢上旅行与探索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自己。现阶段佛系,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上价值,或过多讨论意义,做一个平凡快乐的“虚无主义”是很幸运。我喜欢文字,喜欢记录与传递美,分享这个世界的故事,或仅仅是一种内心愉悦~
文章首发公众号【一颗星星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