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1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一,第一层次 基础阅读
这是我们小学时期所学的,旨在弄懂,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意思?
第二个层次 检视阅读
特点是强调时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目的是,从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东西。典型的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了哪些部分?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本书谈论的重点)
特点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读者要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中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总体来说,基础阅读就是所有阅读的根基,是其他层次阅读必须得经历的阶段,且功底越好,就越会减轻其他层次阅读的压力。
区分以上层次的意义——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生吞活剥,少数书需要咀嚼与消化。
二,检视阅读
第一个层次——略读(了解一本书的架构)
目的是,发现目前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并且,即使你觉得不用多花时间仔细阅读,也能够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内容,知道作者写的是怎样一本书,是怎样写出来的。
做法: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2,看目录页。3,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可以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可能你会发现列举出来的一些词汇很重要,而这些词汇很可能就是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4,如果是包着书衣的新书,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因为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作者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的摘要出来。对比之下,那些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也就没什么好看了。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6,把书打开,东翻西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最后的两三页。作者一般都会在最后将自己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这就是整个过程,最多这个过程不超过一小时。这个过程下来,你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以及整本书的大致架构。
第二个层次——粗读(粗浅的阅读)
这个主要是用于一本难的书而言的,是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步骤。
方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了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
必须要谈的一个问题,也是两个层次的阅读的基本功——阅读速度,核心是按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且速度跟得上你自己的理解。否则读完都没读懂,就没用了。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来阅读。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的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慢慢阅读。
提高速度的方法:1,矫正眼球在一个句子上的逗留次数,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用手指向句子,段落,让眼球只跟着手指移动,慢慢的就可以提高你的速度了。2,理解力的提升,这不仅是在问基础阅读阶段的“这句话在说什么”,更进一步是分析阅读所在解决的问题。
三,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
方法:1,在阅读的时候提出问题来,并自己尝试去回答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着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样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部分是本书第二篇主要要讨论的议题。2,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部分,进而自我提升。3,做笔记。既能保持清醒,又能激发自己的思考,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的同时与作者进行争辩,还可以帮助你回答自己之前提出的问题。这时就要掌握做笔记的方法,下划线啦之类的。提出的问题与答案的记录位置最好是在目录页或者书名页,且记得写上对应的页码,那么就为分析阅读打下了基础。♞要注意的是,这个笔记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结构笔记。而内容细节的笔记就需要等到分析阅读之后才能更好的写出,这也是没办法对自己和作者的负责。在主题阅读阶段,会有一种辩证笔记。4,养成阅读习惯。先逐步培养起一个个的阅读步骤,等到单个步骤掌握之后就可以成为一个熟练的主动的好的阅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