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太庙是天子宗庙,内八庙之首,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垣墙内的祭殿区域则成为太庙艺术馆。不进享殿门票2元,进享殿则15元。

一路从东四走来,就近从东门入园。进门左手边是一个园子,花木葱茏,假山堆叠。然而目前都被围挡起来,说是有危险。隔绳相望,山石玲珑,颇为可观。可惜有些假山上装着铁锈的栏杆,不知所为,十分丑陋。

因为不熟,不晓得东门其实离太庙北门很近,另一方面也是急于看金鱼展,就按着路牌的指示,沿着太庙东墙一路往北,走到了南边的太庙庙门。庙门前是太子林,林子里都是些上年纪的侧柏。

时近中午,人还是比预想的多。庙门为随墙门,三个门洞,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称五色琉璃门。“门洞上为单檐庑殿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 门洞形状华丽优美,知道这种形状的名称的请赐教。

庙门一侧有平面图,展示了建筑布局四平八稳、严格对称、要而不繁的特点。然而,从游客的角度来看,中国网提供的导览图(http://www.china.com.cn/guoqing/jhzm/2015-05/04/content_35481765_16.htm)细节更加丰富,值得参考。

庙门内是戟门,是承担礼仪功能的祭殿区域大门。戟门前有类似金水桥的戟门桥,门前两侧有井亭。金鱼展就在庙门和戟门桥中间一带广场上。戟门为单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五开间,内外出檐深广,前后三出陛。查询了以下,称戟门是因为“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银墩红杆金龙戟120枝”。后来据说都让八国联军拔走了……

戟门前丹陛石刻画的是海陆空三界里的瑞兽,海里有海兽,陆上有狮子,天上有飞龙。

进戟门有一方形广场,正对着的是享殿。

享殿是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地方,为重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宽十一楹,深四楹,建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殿前广场上有几对新人拍婚纱照,新娘无一例外都穿着红色长裙,新郎则作各色西服打扮。

享殿前后三出陛。正中间御道上三块丹陛石,依旧是海兽、走狮、飞龙,只是分别刻画在三块丹陛石上。和戟门前海陆空集于一石相比,这三块丹陛石像是对同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呈示,由快板转入更加庄重典雅的慢板。




享殿内目前陈列着中华和钟。钟是当代人为了迎接千禧年铸造的,感兴趣的可以问度娘。我所关注的,是享殿的梁架和内部装饰。据说大梁是沉香木,其他梁架结构是金丝榆木。

大柱子是整根金丝楠木,直上直下,素面无饰,因用料珍稀而绝无仅有。可惜没有拍下足以展现其震撼性的照片。网上图不少,很多照片是柱子下半部分被有机玻璃包裹起来之前拍的,可以搜来看看。再没有什么比这些柱子更能诠释质朴无华和贵不可言的矛盾统一。







享殿后是寝殿,过去是日常供奉帝后牌位、神椅的地方,为单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宽九楹,深四楹。享殿的第二层须弥座台基向后延申出一个大平台,寝殿建于此平台之上,因此地平比享殿矮了一层。寝殿和享殿之间的小广场是个非常清净的所在。我坐在享殿后门丹陛石下的汉白玉石阶上,借着高大殿宇投下的荫凉,吃完了自带的面包牛奶。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员,在很多方面比帝王将相还自由些。

大门紧闭,窗棂为等级最高的三交六椀菱花样式图案,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这种图案是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若干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相交之处便成为一朵六瓣菱花,三角形中间成圆形。

作为故宫最高规格的建筑群,太庙的石作细节是非常精彩的。龙凤望柱按照二龙二凤的次序排列,龙和凤的形象均圆润、祥和。


享殿和寝殿之间的台基两面出陛,下台基往后走,是相对独立的最后一进,祧庙。祧庙是供奉清朝皇帝的远祖的地方,和寝殿一样是单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宽九楹,深四楹。所不同的是,祧庙独占一层须弥座台基,殿前月台五出陛,即月台正面有三座踏跺,左右各一垂手踏跺。

祧庙和寝殿之间有一道院墙,院墙上开一正门和两侧门。正门为歇山顶牌坊式琉璃门,三个门洞,黄绿琉璃瓦装饰上顶,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精巧华美。




穿过祧庙后的院墙,便是紫禁城东南宫墙,隔着护城河,望见东南角楼。

顺带分享几张金鱼展的照片。水有清浊,日光反射强烈,而鱼不配合,所以能拍到的照片有限。平时不关注金鱼,这次赶上了看一看,很多连名字都叫不上。都是专业人士养的,条条富态,好看就是了。











过来的时候路过普度寺,也是个 国保单位可惜不是 时常开放。先惦记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