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札记1
周三上课时魏老师提到顾颉刚,又让我决心再读读。上半年看了《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历史》,现在又萌生想法。
魏老师谈到的也是《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流传最广“禹”为虫的论断。言及顾颉刚以说文判断禹出九鼎而为虫,太扯,,因为毕竟刘彘不是猪,吕雉也不是鸡。至于后来顾颉刚有判断禹为神,也是存在漏洞,神由人造,往往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真实人物的崇高化。《长发》里“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下土”对“上天”禹独立与《商颂》之外,也不能完全断定禹就是上帝派下来的神,历史视野中的神不会凭空出现,因为顾颉刚没留过学,不懂哲学,所以不了解神是如何建构起来的,魏老师说顾颉刚此论无逻辑,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从鲁迅开始的“禹是蠕虫”已经就将顾变成众矢之的。禹是虫的论断我们也记忆深刻近百年,顾颉刚有反思论断的漏洞,但其实对批评也有回应:“最使我惆怅的,是有许多人只记得我的‘禹为动物,出于九鼎’的话,称赞我的就用这句话来称赞我。讥笑我的也用这句话来讥笑我”“其实这个假设我早已放弃了,就使不放,也是我的辩论的枝叶而不是本干,这一说的成立与否和我的辩论的本干没有什么大关系的。这是对我最浅的认识。”(古史辩1),而至于所谓本干,刘复《帝与天》释帝原意为上帝,被顾称为是开启古史神话传说的钥匙,本干即为顾颉刚所研究的神话学与历史。
所以顾懂神和神话的产生吗?顾应当是认识到了神话的背后意义,因为他也说过他要“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构成的原因,把古今的神话与传说为系统的叙述”将神话传说古代记载整理出来,使其能相互衔接。而顾之前的古人知识阶级是将古史中夹杂的神话抛出历史范畴的,用神话联通历史古今,通过神话结构被神圣化的、政治的道德化帝制中国的政治历史叙事,
这其实就是顾颉刚的一种科学的神话学认识,因为只有探求出神话出于纯幻想或是历史背景之后,才能梳理解构出其人物的演变。但顾颉刚也确实是用神话学错误解释历史,将神话传说的出现演变看作为伪史造假的路子,把古史当神话,神话当古史,这正是古史辨派要用以建立“上古无信史”胡适的路子。“民族始基之时,本无史官,只有传说,创始者的真相又哪里可以知道。到了后世,有了崇德报功的观念,要一一立出事物的创始者”“为了要举起这一个创始者而因事所立之名,甚是可见……后人意想中的创始者是一件事,实际上有无是人,又是一件事,决不能因为后人意想中有了这一个创始者,就说实际上必有此人。”(古史辨2)而事实上,神话是不谈真伪的。所以在顾论及孟姜女传说时,用“故事的眼光”成了他的一种新认识论。
至于顾颉刚懂不懂哲学,不敢断言,不过当年他从北大哲学系转业可能正好能解释?,,在顾先生在新中国后写的回顾《中国史料的范围和已有的整理成绩》一文中好像曾谈到自己对马哲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认识?忘了在哪了。但对民俗学及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辅助,顾先生是有反思认识的。“我们当时为什么会疑,也就是因得到一些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知识,知道社会进化有一定的阶段,而战国、秦汉所以所讲的古史和这样标准不合,所以我们敢疑。”
其对于考古学的理解比较疏散,大抵还停留在古器物金石学上,至于田野考古就更无触及。当然,这已经是后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