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这一生,如同烟花一般绚烂却短暂

梅艳芳最近被提起,是因为被伊能静提到。
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乘风破浪的姐姐》同期采访节目《定义》,主持人易立竞和伊能静谈及爱情和人生价值,你能感受到,伊能静时时刻刻都在输出自己的理论。
首先,伊能静强调自己很幸福,反问主持人:“你不觉得我很幸福吗?”然后她就开始论证自己多么幸福。
伊能静对于幸福定义为「完成爱之后,再去完成自我价值」。

如果此时伊能静的论调戛然而止也就还好,但怕别人不懂她,伊能静顺嘴拿梅艳芳来举例子——反例。
伊能静说如果一个人先完成自我价值,那就会很惨,就像梅艳芳,即便事业已经到了顶峰,可还是一辈子都在寻找爱。这是想说,梅艳芳一辈子都没嫁出去?


接着,伊能静马上就提起梅艳芳离别之前,在演唱会穿白纱的事,以表面同情、实际嘲讽的语气,评价「连她最后已经瘦成那样,在台上都要穿着白纱」。

最后,伊能静得出了她的结论——人生不能倒过来。
意思就是人必须得是有了爱情以后再实现自我价值,否则事业再成功、自我再有价值都还是一副可怜模样……
大娱呵呵了。不尊重逝者,通过贬低别人来表现自己高明,这种做法就不是很高明呀。

说实话,伊能静非要把最梅艳芳拉出来当论据,真的是谁都救不了她。
其实,之前大娱也写过关于伊能静的文章,觉得伊能静原生家庭不好,从小父母离婚、自己一直寄人篱下,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彰显自己、让自己更讨喜,难免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伊能静这番言论后,不仅一时间引起了众怒,连导演关锦鹏在采访中听说此事都直言「我尊重梅艳芳的一切价值选择,梅艳芳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伊能静指手画脚」。
直白点说,就是「伊能静,你不配」。

是啊,梅艳芳,香港空前绝后的一代「天后」,扶植无数后辈新人的香港演艺圈大姐大,善良到连生命的最后时刻,都要举办演唱会回馈粉丝的梅艳芳,怎可遭受你伊能静冷嘲热讽?

只是心疼梅姑,生前创造无数奇迹,做过无数好事,却只是因为一辈子没结过婚,去世这么多年还要被个毒鸡汤教主拉出来做比较。

如果谈原生家庭,梅艳芳的原生家庭可能更不好。
家里穷、父亲早逝、为了挣钱4岁就开始「卖唱」。

是的,为了维持生计,梅艳芳4岁起就和姐姐一同登台演唱,并参与妈妈的粤剧训练班和歌舞团。
瘦弱的梅艳芳嗓音却异常洪亮,小小年纪的她耳濡目染间也学会了和人打交道,后来梅艳芳的一曲《歌之女》便唱出了早年经历的辛酸。

在别的小朋友还依偎在妈妈怀里或者肆意玩耍的时候,梅艳芳便开始四处跑场子演出。
即便到了读书的年纪,她也没有停下赚钱的脚步,依旧在课余时光出入歌舞厅登台献唱。往往姐妹俩从晚上开始唱歌,一直唱到半夜,导致第二天连上课都打不起精神。

虽然梅艳芳因为赚钱失去了宝贵的童年,但是这段经历客观上加速了她的成长,使她在少年时期就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

在此期间,梅艳芳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形成,或许与之同时,梅艳芳心中对家庭的向往也开始萌芽。
1982年,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偶然间看到了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的公告,本来从小就依靠唱歌赚钱的姐妹俩商量着去碰碰运气,万一取得名次还有可能获得奖金,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于是,梅艳芳和姐姐都报名参加了比赛。
可惜,姐姐梅爱芳在比赛中不幸被淘汰,而梅艳芳却勇往直前进入了决赛,并一举夺得了冠军,而此时梅艳芳才19岁。

舞台上的梅艳芳沉着又大气,嗓音低沉的她唱出的旋律十分富有磁性,这在当时的香港乐坛独树一帜。

然而刚出道的梅艳芳并没有想象般一帆风顺,起初也有很多人质疑她长相不够好看,声音太过沧桑,一系列的负面声音让初出茅庐的梅艳芳备受打击,甚至在成名后的多年回想起来仍难以释怀。

还好公司对梅艳芳非常重视,经过公司全方位的包装、有计划的培养以及她自身的不断努力,梅艳芳很快改头换面,以「少爷」的形象在乐坛露面,此时中性路线的女歌手还比较匮乏,梅艳芳迅速收获了巨大人气。

出道一段时间后,梅艳芳开始适应了歌手的身份,舞台中的她歌技越来越成熟,形象越来越百变,台风越来越稳健,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越来越高的人气和奖项。
1983年,梅艳芳在出道的第二年就有两首歌入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一首歌入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她的第二张专辑《赤色梅艳芳》也一举拿下五白金销量(25万张)。

1985年,梅艳芳获得「香港十大劲歌·最受欢迎女歌手」。
当年的专辑《坏女孩》发行一周就卖出了40万张,累计销售72万张,刷新了香港本土专辑销量的历史纪录。

同年,梅艳芳在香港红馆首次举办个人演唱会,并一连开15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开个唱的场数纪录。

由此,梅艳芳的音乐事业不断地被官方和大众认可。
在各类音乐奖项中,只要有梅艳芳的参与,「最受欢迎女歌手」的荣誉就几乎不会花落别家。
在多场个人演唱会中,梅艳芳接连突破连续开办演唱会的纪录,现场也几乎无一例外的场场爆满。

为了不让自己阻碍其他音乐新人前进的道路,1990年,梅艳芳在生日会中公开宣布退出音乐奖项的竞争。看到了吗,这就是格局。
1991年,梅艳芳又在发行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别舞台,这与音乐一别又是三年。

1994年,梅艳芳回归乐坛,并推出了一系列专辑,其中一曲《女人花》成为了梅艳芳最为经典的国语歌曲代表作,传唱度至今都只增不减。
据统计,梅艳芳截止当年,专辑销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

1998年,香港电视台将代表香港乐坛最高荣誉的「金针奖」颁给了梅艳芳,作为对梅艳芳音乐成就最大的褒奖。

只看梅艳芳的音乐履历,都会是香港任何一个歌手都难以启迪的高度,但是梅艳芳的才华完全不限于音乐,她在影视上的造诣同样非同寻常。
1984年,梅艳芳首次出演电影《缘分》,便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1987年,梅艳芳和张国荣搭档主演《胭脂扣》,梅艳芳凭借此片同时拿下「香港金像奖影后」「台湾金马奖影后」「台湾金龙奖影后」与「亚太电影节影后」。

1992年,梅艳芳和周星驰合作出演《审死官》,以4988万票房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1997年,梅艳芳出演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半生缘》,并凭借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金紫荆花奖·最佳女配角」。

2002年,梅艳芳人生中主演的最后一部戏《男人四十》上映,她也凭借此片一举摘得中国长春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从影期间,梅艳芳挑战出演了多种类型的影片,文艺片、商业片、喜剧、武侠剧,她通通尝试了个遍,甚至还在电影《钟无艳》中尝试了一把反串,不过效果还都出人意料的不错。

据说梅艳芳平日迷迷糊糊,拍戏时经常容易睡过头,几次迟到便惹得导演十分不开心,但是梅艳芳只要出现在镜头前,导演便会为她精湛的演技和与镜头完美的配合而欣喜,全然忘记她迟到的事。

或许这就是天赋吧,单看梅艳芳的演员履历,也能轻轻松松地秒杀一大批职业演员。
总之,不论歌唱事业还是演艺事业,梅艳芳都近乎完美地达到了巅峰,早就实现了个人价值。

虽然后期梅艳芳已经因为病痛不得不放慢了事业的脚步,但是她并未放弃对演艺行业以及整个社会所能做出的贡献。
2003年是梅艳芳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却成为了她最为忙碌的一年。
她首先经换届担任了香港演艺协会会长,在刘嘉玲裸照被媒体恶意泄露时,率近百名艺人为刘嘉玲振臂高呼,发起了一场抵制无良媒体的抗议活动。

后来,在她病情愈加严重的时候,她又号召香港演艺界人士举办1:99群星慈善演唱会,并亲自担任演唱会监制,带领众明星倾情献唱,为抗击非典筹集善款,鼓舞香港人民与非典作斗争的信心。看到了吗,这就是为啥所有人都尊重她。

随着梅艳芳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感受到了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于是她又用尽全部力气,接连举办了八场「金典金曲演唱会」,向深爱她的歌迷致谢告别,向奋斗一生的舞台正式作别。
后来据参与梅艳芳演唱会的嘉宾说,当时梅艳芳被病情折磨到站在舞台上腿都在发抖,但是她还是尽力忍耐,面不改色,回馈给歌迷最动听的歌声。

还有消息称,梅艳芳在最后几场演唱会都必须使用纸尿裤止血,但她还是忍着强烈的疼痛,硬撑着唱完了演唱会全部曲目。

正是因为梅艳芳对歌迷、观众的尊重,对舞台的热爱,对全演艺行业乃至社会的无私奉献,她被香港人民尊称为「香港的女儿」,并且成为继李小龙后,第二位在尖沙咀星光大道上拥有铜像的香港艺人。
不得不说,在感情方面,梅艳芳的确没遇到一位良人,她也确实一生都在寻找爱情,但这并不是伊能静口中的「惨」,反而是女人中少有的冷静与勇敢。
梅艳芳曾经自嘲,自己就是绯闻女王,论起绯闻的数量,香港女艺人中没人能比得过她。

但是梅艳芳真正谈过的恋爱,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相反,她对爱情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在每一段爱情中都会全身心的投入。
梅艳芳曾经在访谈中聊起自己的感情生活,她说自己最多算有五段感情,另外两段少年时的恋情太不成熟就不算数了。而其他有的可能是别人乱传的,有的是自己不想促成的,总归不可以称为爱情。

据说梅艳芳曾经和邹世龙、米高刘、Paul、林国斌等人谈过恋爱,但是这些人梅艳芳都未曾官方认证,只是在回顾感情路的过程中谈及感受,并未曝光恋爱对象。
经梅艳芳或者对方本人认证的,大概只有近藤真彦和赵文卓了,而这两段恋情也成了她心中久久不能释怀的痛。
首先是和近藤真彦那场从一开始就错付了的爱情。
梅艳芳和近藤真彦相识于专辑的宣传会。
1985年,刚推出新专辑《坏女孩》的梅艳芳到日本开展宣传活动,期间梅艳芳被安排和近藤真彦同台演出,此番近距离的接触让二人彼此都有些心动。

随后梅艳芳与近藤真彦正式认识,在慢慢地接触中与近藤真彦成为了好朋友,不久后二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好景不长,刚享受到爱情甜蜜的梅艳芳发现近藤真彦竟然同时与日本偶像歌手中森明菜保持恋爱关系。

果断的梅艳芳当即与近藤真彦摊牌,并单方面提出了分手。
谁知近藤真彦还一次又一次的给梅艳芳打电话,请求梅艳芳的原谅,并谎称自己很快就会跟中森明菜分手,又强调自己只爱梅艳芳一人。

梅艳芳虽然清醒地认识到近藤真彦是个劈过腿的渣男,但是基于对近藤真彦的爱意,以及她自身也有点侥幸心理,梅艳芳还是相信了近藤真彦,并与近藤真彦复合。

复合以后,梅艳芳依旧向从前一样深爱近藤真彦,甚至为了去看他前后去日本七次,还专门买了一座房子与近藤真彦同居。
与梅艳芳关系密切的好友刘培基在书中透露过梅艳芳的这段恋情,他到访梅艳芳在日本的小屋时曾惊讶地发现,当时已经成为巨星的梅艳芳为了保护恋情居然亲自包揽家里的一切家务,还去超市买了一系列家具用品,甚至连厕所都亲自打扫。

很可惜,即便梅艳芳如此付出,近藤真彦的渣男本色还是没有改变。又过了一段时间,梅艳芳发现近藤真彦并没有和中森明菜断绝关系,这次梅艳芳毅然决然地独自回到香港。
更可气的是,当梅艳芳质问近藤真彦到底如何选择时,近藤真彦表示梅艳芳离开自己依然会活得很好,而中森明菜离开自己就会活不下去,所以他最后还是离开了梅艳芳。
奈何梅艳芳还是爱着近藤真彦,在这段感情中留给梅艳芳的只有独自哀伤的悲凉。

多年以后,接受采访中的梅艳芳评价某一段感情还是难掩哀怨,直言自己在感情中是一个不计较付出的人,而且还会尽自己所能把能做的事做好,但是对方却把自己的好心当做分手的借口,称「既然你什么都可以做,还需要我什么呢」?


这种渣男口径明显就是出自近藤真彦之口了。
不过即便近藤真彦狠狠地伤了梅艳芳一把,梅艳芳表示自己也不会觉得委屈,反而对爱情中的纠葛看淡了。只是梅艳芳在谈论这段感情时还是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也有责任,认为自己经常好心办坏事。

只能说,梅艳芳确实是深爱过近藤真彦的。而且她在患病的后期,强打精神也要坚持去日本看望一下近藤真彦,可能是这次看望才让梅艳芳真正地放下了。

还有一段梅艳芳公开谈及的就是和赵文卓的感情了。
1995年,当时还年轻气盛的赵文卓刚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立志要创下一番事业,于是他径直来到了香港。
因为从小习武出身有一副好体魄,于是赵文卓便有机会进入一家健身房担任健身教练。

碰巧张国荣也是这家健身房的会员,一次训练中,张国荣发现赵文卓的身材很好,闲聊间二人便成为了朋友。

与张国荣是多年好友的梅艳芳此时也想找一个健身教练,于是张国荣便向梅艳芳推荐了赵文卓。没想到接触的过程中,赵文卓和梅艳芳很聊得来,一来二去,二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梅艳芳在此段感情中依然爱得轰轰烈烈,十分投入。
她看到赵文卓有武术功底,就不遗余力地向各剧组推荐赵文卓,即使被媒体拍到和赵文卓亲密同行,梅艳芳也未曾否认,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将恋情摆在明面。

但是赵文卓与梅艳芳的名气差距太大,一向毒舌的香港媒体对赵文卓冷嘲热讽,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充斥在报道中,让赵文卓倍感压力。

后来赵文卓实在顶不住舆论的压力,和梅艳芳恋爱了仅一年就分了手。
当时有一种说法是,赵文卓和梅艳芳在与朋友聚餐时,梅艳芳的朋友问赵文卓何时能够娶梅姑,赵文卓回应自己现在还没有经济能力,无法好好照顾梅姑,而这位朋友直接说:“但是梅姑很有钱啊。”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赵文卓,让他心态更加失衡,从而决绝地与梅艳芳分手。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梅艳芳和其他男明星传绯闻,本来就被舆论影响十分敏感的赵文卓更加接受不了,直接与梅艳芳提出了分手。
据赵文卓自己后来在采访中透露,他与梅艳芳的分手源于二人想法不合。反正不管原因怎么样,梅艳芳与赵文卓的感情还是无疾而终。

梅艳芳是真心想和赵文卓结婚的,后来梅艳芳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很后悔当时没有把误会解开,如果直接说开误会,现在已经是赵太太了。
梅艳芳逝世后,赵文卓也悲痛地不能自已,本就少言寡语的他变得更加沉默。梅艳芳出殡前一天,赵文卓只在博客中透露自己会送梅姑走,葬礼当天赵文卓送的挽联也是将梅艳芳称呼为「此生至爱」。


当然媒体还编排过梅艳芳和张国荣、梅艳芳和刘德华的恋情,但都被当事人一一澄清过了。

尤其是刘德华,由于梅艳芳曾在演唱会中当众说过想嫁给华仔,媒体便竞相编写梅艳芳单恋刘德华的故事,还绘声绘色地描述梅艳芳吃醋刘德华、患病只告诉刘德华等细节,但是梅艳芳则多次澄清自己与刘德华之间只是友情,自己对刘德华的感觉也止步于欣赏。

纵观梅艳芳的情路,她的爱情的确都没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她在每一段感情中的认真、无悔,以及在爱情中依然能够保持的清醒头脑,恰恰是如今好多自以为拥有爱情的女生所不具备的。
一生都在寻找爱并不是说梅艳芳不曾拥有过爱情,毕竟每段感情中她都有得到过爱的回应,梅艳芳缺少的不过是把爱情融入现实的宽容以及一场形式化的婚礼而已。

纵然梅艳芳也遗憾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有一个陪伴终老的伴侣,她悲观地认为自己扑来扑去也落空,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如果梅艳芳曾经拥有过婚姻,也未见得还会认为婚姻和家庭是每一个女孩子的梦想。

梅艳芳是重病之人中很少能够依然有心情去规划自己最后的时光的,就像她自己在告别演唱会中所说,夕阳也很美丽,只是近黄昏。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依然坚持着举办了八场告别演唱会,每场演唱会中她也都兢兢业业地唱好每一首歌,并邀请了众多歌手前来助阵。

后来在梅艳芳逝世十周年之际,曾志伟牵头为梅艳芳举办了一场梅艳芳逝世十周年纪念演唱会,到场嘉宾几乎涵盖了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整个娱乐圈。由此可以看出,梅艳芳的人缘有多么好。

梅艳芳的人脉广阔,一来源自于她愿意无所保留地提携后辈。
陈奕迅、陈小春、谢霆锋等一大堆香港明星都得到过她的提携,草蜢、谭耀文等明星更是她亲自带出来的徒弟,连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在出道初期都得到过梅艳芳的帮助。

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梅艳芳是少有的没有什么私心的艺人。
二来源自于梅艳芳的待人真诚。好友杨紫琼曾评价梅艳芳「这个女人好有味道,她是好有爱心的一个人,拿整个心出来给人」。

曾志伟也曾提到过梅艳芳待人的趣闻,他说梅艳芳从来都是借钱很大方,而且不言还的,如果有人问她是不是曾经借过钱,梅艳芳还会一再确认「你是真的和我借过钱吗?我真的借过钱给你吗?」

就在梅艳芳马上就要离别于人世之际,她还惦念着众好友,与好友一个一个地碰过面后才安详地离开。曾志伟回忆当时来看梅艳芳的人们多到占用了医院两三层楼。

除了与歌迷、与好友道别,梅艳芳在最后的生命里还周全地处理好了自己的遗产,为维系亲情作出了最后的努力。
梅艳芳明知自己的母亲不会管理财务,便将自己的大半财产投放到了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每月支付母亲大笔生活费,直到母亲去世;
还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赠送给未成年的甥侄,作为他们的教育基金;
另外又送了一部分财产给恩师刘培基,作为多年栽培的报答;
最后她将剩下的财产全部都捐给了慈善机构。

说起梅艳芳为什么把财产投放到信托机构、捐献到佛学会,也不直接给母亲,真是一言难尽。
梅母一直重男轻女,在梅艳芳生前就偏爱哥哥梅启明,对梅艳芳不冷不热,倒是十分积极地榨取梅艳芳的资产,曾多次让梅艳芳救济梅启明。

可是梅启明却是个实打实的败家子,梅艳芳曾给过梅启明200万元让他出去做生意,结果梅启明带着钱去美国荒淫无度,没多长时间就把钱败光,还欠了一屁股债让梅艳芳偿还。

梅艳芳见梅启明实在不靠谱,便不打算再纵容,但是梅母却坚持让梅艳芳帮助梅启明,甚至还为了梅启明的无理要求与梅艳芳吵架,使得梅艳芳十分伤心。
而且梅母本身也不是个善良的母亲,她自己花钱大手大脚,极尽虚荣,还要在梅艳芳逝世以后向法院打官司请求获得梅艳芳的全部遗产,看法院没有搭理她,又接连以生活费不够用为由向法院请求信托机构上涨每月支付的生活费。

看一下梅母给记者算的生活费支出,真是心疼梅艳芳怎么有这么个吃人不见血的妈。

梅启明更是可笑,十多年不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全靠梅艳芳的遗产生活,住豪宅、吃豪宴,还大言不惭地称是梅艳芳欠他的。
梅艳芳过世以后,梅启明和梅母为了争夺梅艳芳遗产打了十多年官司,导致信托机构因为要支付昂贵的律师费而将遗产花费殆尽,给梅母每个月支付的生活费都困难,后来信托机构不得不动起拍卖梅艳芳私人物品的念头。

这么看来,梅艳芳当初的遗憾分配简直是太明智了,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和哥哥竟然会无赖到这个程度。
梅艳芳这一生,如同烟花一般绚烂却短暂。
她从未在人前掉过一滴眼泪,即便在告别演唱会上,她也是以铿锵有力的「bye bye」作为落幕,不煽一分情。
她珍惜一切情感,她把丰富的友情、残存的亲情以及不那么完整的爱情视若珍宝,总是期待着真心换真心,从不计较得失。
梅艳芳这种从武侠剧中走出的刚强女子,与伊能静那种从琼瑶剧中走出的多情女子本就没有可比性,大家在各自的世界中独自美丽或许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而伊能静这样一味抬高自己,跨服拉踩,怎能不被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