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书笔记
蔡崇达 22个想法 ◆ 序:带上旅途的书 如今看到这句,有了新的感受,人生慢下来的时候,也许成长更快 >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 掏心掏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累的,通常只要说过一次话,你就不想再和他说第二次了。 终于明白,每当掏心掏肺倾诉的人找到你的时候,你不是拥有ta,而是失去ta,ta可能再没力气如此说第二次 >掏心掏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累的,通常只要说过一次话,你就不想再和他说第二次了。 >> 同样,你也看到,他也躲着你。 或许还有个原因,作为疾病的孩子,你知道他太多秘密:他内心如何悲伤,如何假装,他和你说笑话的时候是想很刻意地遗忘,但他的这种遗忘又马上会催生内心的负罪感。 所以,我早就放弃在这里交到任何同龄的朋友。 ◆ 我的神明朋友 >> 我再一次相信神明了。 ◆ 阿小和阿小 >> 这种孤单我觉得是他父母的错,他活在“去香港前准备”的生活里。他经历的所有一切,都是过渡的,无论生活、友谊还是情感。 那时候,香港是个更好的世界,他即将去到的目的地,让他不得不时时处于迫不及待离开的状态中,他会觉得,自己是可以蔑视这里的人。 但他却是个孩子,他需要朋友。 所以,有了孩子后,一个稳定的,小伙伴多的居住地多么的重要,真心希望我的孩子不会经历如此孤单的童年 >这种孤单我觉得是他父母的错,他活在“去香港前准备”的生活里。他经历的所有一切,都是过渡的,无论生活、友谊还是情感。 那时候,香港是个更好的世界,他即将去到的目的地,让他不得不时时处于迫不及待离开的状态中,他会觉得,自己是可以蔑视这里的人。 但他却是个孩子,他需要朋友。 ◆ 天才文展 >> 和他说话,就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远离身边负能量太多的人 >和他说话,就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 小时候的玩伴真该一起聚聚了”,真是个天真的提议。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这就属于不了解的瞎说了 >而在上海,第一眼非常喜欢,它已经是城市化的代表,但你在一个角落住一个星期,你就知道这个城市其他所有地方的样子了——都是类似的。 ◆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不知道这句话倒过来成立不成立,当一个人,总强调理想和责任的时候,那正说明他想掩饰自己的迷茫和焦虑 >或许许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 回家 >> 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我想念那里的每块石头和角落,可惜那里被玷污了 >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 第25章 >> 而在上海,第一眼非常喜欢,它已经是城市化的代表,但你在一个角落住一个星期,你就知道这个城市其他所有地方的样子了——都是类似的。 ◆ 第26章 >> 或许许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 第28章 >> 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 第29章 >> 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 >> 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我一次,他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才会足够的尊敬和理解。 >>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