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結子走了......
今天早上醒来,像往常一样上日本雅虎看看日本方面有什么有趣的新闻。一般来讲我花个5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把当日的一些新闻浏览个遍。
就当我以为今天也是花个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今天的大概浏览完时,突然一条新闻标题让我数次确认自己是否看花眼看错。
标题是:“竹内結子さん死去 40歳 ドラマ「ストロベリーナイト」、朝ドラ「あすか」 映画、舞台でも活躍”。
“竹内結子?是我从小看她演日剧的那位演员吗?不!不!不可能!她演技这好,拍的电视剧一直质量都很好,而且刚刚再婚,今年刚刚有个可爱的小Baby诞生......”在我点开标题看详细之前,我的脑海里一直在回响着这几句话。
点开标题后,那张熟悉的样子出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中。此时,我有那么2秒钟时间依然觉得是误报。我把内容往下拉,似乎想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证明这是误报。但是,我越往下拉越看报道里面的内容,就越明白我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我又上百度,打上她的名字。此时百度百科已经写上她去世的消息,并且页面也变成黑白了。这时候我还蛮惊讶百度百科的速度。日本雅虎的新闻是早上8点半发的,我9点打开百度时,已经更新完她去世的消息了。
包括之前的三浦春马,她们的离世其实很让我接受不了,我从01年的“巨星夫婿”开始开竹内的剧,从06年“14岁的母亲”认识三浦。作为日剧粉的我来说,这两位的剧我可以说是能不拉下就不拉下。这么多年来一直习惯了这两位在日剧圈的存在,这么近,也这么远。
两位的离去,会变成我心里一小丝的遗憾。而这遗憾,会在若干年后,成为我突然想独处的理由吧。两位离去的共同标签是自杀和抑郁(当然,对于竹内来说,抑郁暂时也只是日媒和网友的初步判断)。
日本的抑郁情况的数据到底是怎么样?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日本政府发表的官方数据。这份官方调查的标题是“国民生活基礎調査 平成28年国民生活基礎調査 健康 報告書掲載 全国編(発表更新2020-03-11)”。
里面的数据是指去医院接受治疗的数据。并不包括一些潜在或者被确诊但没接受医院治疗的数据。
在数据里面有一项是“うつ病やその他のこころの病気”(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我对里面的数据进行了图表分析。
平成28年(16年)去医院治疗的人数为:47261千人,其中患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为1488千人。占比3%。也就是说在医院治疗的100个人中有3个人因为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

另外,数据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下图中可以看到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治疗效果“一般”和“不怎么好”占比最大。合计达到了74%。

从这两组数据上看,在日本患一些心理疾病的人其实还不算少。 并且在治疗效果上也很一般。
另外,在日本自杀这一块我也找到了相应的数据。

从数据上看日本在自杀人数上有得到一定的控制,日本这些年在防止自杀中都有一些对策。例如在这次竹内自杀报道下面都有防止自杀热线电话。
因为这种有名人的自杀行为,其实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模仿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维特效应”。

最后,对于这两位实力派演员,谢谢您们为我带来这么多年优秀的日剧作品。
ご冥福をお祈りいたし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