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王德峰讲《资本论》四:2.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4讲,主题是剩余价值生产,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本主义的经济的本质规定,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是价值增殖,增殖出来的价值叫剩余价值。
第一卷第5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p207,资本主义生产在现实中只是一个过程,从两个角度来,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叫劳动过程;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叫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所以,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每一种特定的社会的形式来加以考察。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不管什么社会形态都一样,p208,马克思特别强调了,当人劳动的时候意味着能把自己跟动物区分开来。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性的活动,实现后来马克思讲的,在未来真正的人类社会,就经过了共产主义这个环节之后的人类社会劳动将成为每个人的第一需要。因为人通过劳动才使自己高于动物,人在劳动的时候应当是得到了最高的满足。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过程同时是价值增殖过程,人性活动降低,生命活动物化或者异化,逃避劳动像逃避瘟疫一样。所以马克思先要强调哪怕比较灵巧的人类的建筑师,看到了最灵巧的蜜蜂,在制造蜂房的那种高明的本领,不必感到惭愧的。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那种形式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所以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和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资本主义关系下的劳动,一定会让劳动者觉得不是一种自我享受,于是还不得不劳动,就需要意志,也就是把本来属于真正的人性的活动转变为谋生的手段,劳动的异化,这个异化是怎么带来的?这一章的后半部分就要讲这件事。
然后马克思先讨论劳动过程,有三个要素,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跟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差别在于工具,工具的使用,人类的劳动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所以劳动一定有三个要素,一个是劳动的活动本身,一个是劳动所使用的工具,这里叫劳动资料,还有一个被工具改变了的对象叫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跟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天然的自然物,还有一种是已经被先前的劳动改变过的劳动对象称原料。P209,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为原料。例如,已经开采出来正在洗的矿石。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劳动对象只有在它已经通过劳动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是原料。所以原料里边已经有价值了,天然存在劳动效益里面不包含价值。劳动资料是劳动者至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的,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者物的综合体。最主要的劳动资料是工具,劳动工具,还有劳动展开的场所,厂房、储存仓库,对劳动产品进行运输的设备。P210,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种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了的经济的社会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所以马克思说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任何劳动产品劳动工具,同时是社会关系的凝聚,脱离社会关系的纯粹的生产工具是不存在的。在生产工具当中就包含着人与人的一定的关系。
讲了劳动过程的三要素之后,马克思接着讨论劳动过程如何,价值形成过程。 P227,当资本家把货币转化为商品,使商品充当新产品的物质形成要素或劳动过程的因素时,当他把活的劳动力同这些商品的死的对象性合并在一起时,他就把价值,把过去的、对象化得、死的劳动转化为资本,他做了一件事情,他用货币所购买的商品是积累了过去了的死人的劳动,然后把过去的死了的劳动跟当下的活劳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过去了的死的劳动对象化的死的劳动转化为资本。就像我们讨论过氧化反应燃烧是把一个可燃烧的物体跟氧气结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资本家让建立起来的死劳动跟活劳动这种氧气结合。这样它就能增殖,转化为自行增值的价值,转化为一个有灵性的怪物,它用“好像害了相思病”的劲头开始去劳动。如果我们现在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 剩余价值的意义在于让劳动者以后继续是我的支配。因为劳动者只能获得他的生活资料所代表的那部分价值叫工资。劳动者要继续活下去,那么他就到拥有了剩余价值的人那里进行再生产。剩余价值其实就是对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的再生产。所以劳动者在劳动的时候,他不仅在生产出这个产品,他再生产出资本家与他的关系。单纯从劳动过程来看,我们只知道它有一个产品叫新的劳动产品出来,从社会过程来看,是这种资本雇佣劳动的社会关系再生产出来,社会关系可以量化,所以叫剩余价值,它完全以一种平等交换的形式发生,在社会平等的表面形式当中遮盖掉让原来的不平等关系的不断的再生产。
所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伟大洞见:认识到人类的生产劳动有两个产品,①生活资料,②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前的西方哲学,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是观念之间的关系,是来自宗教或者哲学。中国人认为来自儒家学说,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生产出来,人与自然打交道就是劳动。人以怎样的方式劳动就产生人与人的怎样的关系,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也有两个产品,①使用价值增多,②资本对他的统治的关系是他自己生产出来的,越是在这种条件下劳动越是巩固着生产资料拥有者对我们的统治。于是无产阶级自觉的意识起来了,所以停止劳动,自己结合起来,那叫社会主义达成分配问题。目前一个循环一个周期,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定用社会主义措施来拯救它,要么国家自觉来拯救,要么老百姓自发来,然后又恢复到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人开始收购集体所有制,又出现这种现象,但这个循环不会没完没了。在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之后,资本主义一定要去寻找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克服以往的危机,用新的生产关系,比如说金融资本充分发展,准备好了另一种摧毁性更大的危机,叫金融危机。 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拯救的方法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用国家经济政策的干预搞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举措。国家财政收入搞基础建设,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然后国家还印钱,让资金链重新启动,这也是健全社会主义的,违背市场规律的。通过一次拯救,凯恩斯的新经济学理论就出来,主要是通过金融手段预防生产相对过剩危机,预先分担未来生产相对过剩的风险。但一种新型的危机也在其中酝酿出来,虚拟经济本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金融危机来了,利润巨大的利润期望值无法承受于是崩溃金融泡沫熄掉。
P229,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所以商品生产有两种,①小生产者的商品生产,②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小生产的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价值增殖,而是获得交换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剩余价值,增加的增殖部分是剩余价值,价值增殖部分是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到来。价值增殖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所以资本主义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劳动力这种商品可以购买,对他的使用就是让他劳动;②劳动增殖部分,剩余劳动要转化为剩余价值,让价值实现,通过市场竞争。 P230,我们在前面指出过,对于价值的增殖过程来说,资本家占有的劳动是简单的、社会的平均劳动,还是比较复杂的、比重较高的劳动是毫无关系的。比社会的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资本家准备干哪一行,不取决于要雇佣的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的,因为都可以转移到产品上去。劳动力工资昂贵是有道理的,也是服从经济规律的,复杂的劳动要折合成倍的简单劳动,它还是量化的,P231,另一方面,在每一个价值形成过程中,较高级的劳动总是要化为社会的平均劳动。例如一日较高级的劳动化为x日简单的劳动。现在叫高技术附加值,技术复杂,所以最后竞争,21世纪的主题是人才竞争,美国不需要那么多制造业的简单劳动力,全世界优秀人才在美国效劳,他的技术高,他要折合为成倍的简单劳动。现在是拿西方技术结合到我们的低端劳动上来,西方人的劳动可以称折合为成倍的中国人的简单劳动,中国未来需要高技术跟低端劳动自己去合作。
生产工人概念, P582,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之外,举一个例子,那么一个教员只要让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的时候,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入香肠工厂,而投入到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所以不能简单说,工人阶级就等于蓝领劳动者,生产工人广泛包含医生教师的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等。资本主义开始反省,进行双轨制,公立,社会福利,私营,利润目标。中国也应自觉反思,医疗和教育这两个领域不能全面贯彻资本原则。 资本主义就这样活着,哪一个空间有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就进去,哪一个空间不在于剩余价值就退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体系不断丰富、复杂,职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丰富,新兴职业出现eg职业经理人(管理科学的现代的鞭子),hr。所以资本主义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职业结构的丰富化多样化。每一种新职业的产生,一定意味着这里有新的剩余价值的空间,所以这叫以剩余价值为主导的为目标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