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些机构的亏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看到标题的你,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机构还没开始营业,就已经预言亏损?
那是因为,前期准备和布局就可以窥见机构发展路径! 试想,如果你在一个在四五线城市开一家幼小衔接机构,那么如何让家长产生一定要报班的想法?
是不是觉得非常困难,毕竟可能大部分家长连“幼小衔接”都不了解,这就限制了机构发展。 这里要引出一个概念——刚需产品和非刚需产品。
非刚需产品一般是冲动型消费,存在推销难、耗课难问题,如果家长考虑越久,就越难签约。
对于刚需产品,家长一般都有充分认知理解,如果有切实痛点和需求,推销难度较低。
有些校长在选择项目时,会陷入一个误区——选择一时“热点”项目,比如乐高、少儿编程、婴儿游泳等项目。
我曾和一个做全脑课活动的校长交流过。他意识到家长对全脑课是全然陌生的,所以做了8节免费课。希望可以通过课程体验让学生家长更了解项目,从而实现报班。但事与愿违,体验课转化率极低。
造成这种窘境原因如下:
1. 课程结果没有量化,没有具体数据来体现孩子通过8节课学习实现的进步和改变;
2. 课程设置有问题。课时太长容易让家长逐渐丧失兴趣;
3. 课程全部免费,让家长无法体会到课程价值。而且过长免费课,导致投入的大量成本和人力难以收回,也会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持;
4. 最重要一点:因为这种课程是非刚需项目,一定要遵循“快、准、狠”,催促家长尽快下单,思考越久下单率越低,对于销售技巧要求非常高。
更何况,许多校长盲目追捧热点,却没有真正理解热点! 对于热点,我们要从“资本热”、“用户热”、“阶段热”、“长久热”4个层面去判断!
“资本热”项目容易在短期间引来大量资本入驻。但是在火热期,你难以和体量庞大的资本对抗。而当热度消退,用户不会大量长期购买非刚需项目,市场也会很快萎缩,盲目投资只能导致狼狈退场。
至于“阶段热”项目,客户消费周期短,容易不断陷入市场招生陷阱之中。对于机构而言,做长期课程稳固学员难度小于依赖招生保证新生源。
而“用户热”、“长久热”就是刚需项目,是用户真正需求、并且存在消费周期较长的项目。
那么,到底有哪些项目属于刚需项目? 1.早教中的托育托育是面向0-3岁婴幼儿群体,具备教育和保育两大功能。
那么,为什么托育会是刚需项目呢?
首先是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根据《艾媒2019托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5-35岁父母更愿意在孩子早期教育上进行投资,愿意花费34%的年收入投入学龄前教育。
其次,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互相竞争、品类丰富的业态既互相促进,也能有效提高父母对早教的认知。
最后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在2019年5月,国家首次印发了对托育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所以项目是否是刚需项目,并非是一成不变,和市场需求、政策指导密切相关。
2.少儿项目:
英语,美术,舞蹈不管是出于应试需求,还是沟通等需求,少儿英语都是刚需项目。 至于美术和舞蹈,是家长认知上的刚需项目。因为这些项目能够外化学生进步,而且家长也易于理解、非常熟悉。 出于培养孩子气质、增加兴趣爱好等目的,家长是乐于为孩子报班的。
3.K12
在中国中高考制度下,K12学科培训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建议机构在设置教学体系时,不要只关注单科,要囊括多个学科,这样才能更好保证机构发展。
4.出国语言培训
出国语言培训除了雅思托福,也有出国类小语种培训,市场需求种类比较丰富。
而且每年留学生数量都在不断攀升,这些学生为了能够尽快取得入学资格,也希望能够更好适应国外学习生活,绝大部分都会选择语言培训来快速达成目标。所以,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提高。

5.成人学历提升
除了关于学生培训项目,成人学历提升也是刚需项目。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评职称、考取特定证书等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所以当人们有需求时,就会选择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去尽快实现目标。

所以,我们决定开一家机构时,前期市场调研和用户心理调查至关重要!选择用户核心需求入手,能大大降低招生和销售难度。
有些机构亏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让未来发展步履维艰。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项目,是盈利的开端。
别再被一时“热点”迷花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