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屋
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营造的氛围了,一如挪威的天气给人的感觉,冷冽、纯净而孤独。初初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有些疑惑,外出偷马这一个事件怎么能写出一整本书?读完才知道,外出偷马只是一个片段,作者真正想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外出偷马一共提到了三次。一次是开篇“我”和约恩出去偷马,不过“我”和约恩只是偷偷把马骑出去,并没有把马偷走。父亲在听到“我”和约恩外出偷马时有一些困惑,因为这个词也代指父亲在战争期间从事的秘密活动。而第三次外出偷马是父子俩一起完成的。当然这最后一次的偷马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马,是父亲向巴卡借来了马。父子俩借此到达了河流的另一端,重温了父亲在战争期间走过的路线。
老年传德选择在一个远离人烟的小木屋独居,和拉尔斯的相遇使得主人公和记忆中的那个夏天再次相遇。冬季的漫长和寒冷与那个夏天的短暂和炎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行动有些迟缓的传德回忆起精力充沛的少年时代,那个表面上无忧无虑的夏天其实早就掩埋下了悲伤的种子。
即使不叙述发生在战争期间的事情,这个故事依旧非常吸引人。但战争正是引起父亲一系列行为的导火索。父亲和约恩母亲的关系深深伤害了两个家庭。在战争那样特殊的环境中,相互支持、并肩战斗的经历令两个人之间的情愫顺理成章地萌生了。
传德和母亲无疑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们独自支撑、殷切盼望,多年的等待换来的却是父亲的背叛,母亲由此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妇人,伤害也不知不觉深植于传德的心里。传德对于女儿略显冷漠的态度,很难说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
一次次穿梭在大街小巷赶往火车站却一次次失望而归的少年传德令人心疼,不告而别往往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期盼的落空更使人受伤。然而父亲的形象早已印刻于血脉,所以传德会像父亲一样工作,即便他早已离开了他的生活。在父亲离开之后,“我”和母亲唯一的一次单独旅行,标志着“我”和不谙世事的少年时代的告别,也留下了母亲与过往恣意任性、轻盈体面地告别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