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常见问题Q&A——《土壤肥料学通论》读书笔记No.17
不用鸡粪、骨粉、虾壳、鱼内脏等动物性肥料,怎么补微量元素?

土豆皮能补钾吗?咖啡渣能补磷吗?

怎么用肥蔬果品质高(包括口感味道佳,储存期长不易腐烂)?



没能看到我9月24日这条广播的,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下(主要右侧书的内文)。

同时施用氮磷钾钙镁多种养分给植物可以吗?
土中各种养分之间有拮抗作用,即钾多了引发缺镁,钙多了导致硼锌缺失,镁多了影响植物吸收钾等等连环效用(图6)。施肥时,要采用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图7),也就是少施勤施,根据植物状态恰当适时补充所需养分,使用过量,不但不会增加收成,反而加剧养分失衡。
实际种植时,要根据植物状态,决定先施钾,还是镁,还是磷,以及用量。(这部分会在后续的笔记中细谈)


提到最小养分律,就要说说我最近在生态农产品共购群里看到的争论。
群里有人探访了一家使用本然农法(即完全不用肥和农药,只用落叶枯草覆盖)的农场,诸多群友不认同这种做法,认为植物没有肥根本无法生长。
确实植物没有肥无法生长,植物残茬和根(落叶枯草)的氮磷钾含量极微(如图8),但当土壤缺乏氮磷钾,pH降低时,正是真菌生存的最佳环境,一旦土壤中真菌成群,与植物根系结成伙伴关系,真菌就能到临近土地抓取氮磷钾,又或深入地底深层获取养分,供应给共伴的植物。

我认为这种激发生物特性的种植方法是未来趋势,但应用初期难免会造成减产。这十分考验种植者的技术。
例如先种植耐酸(喜酸)性土的植物(红薯、土豆、花生、毛豆、芋头、白萝卜、胡萝卜等),以支持真菌生存繁殖,待真菌长成后,才能种喜碱性土植物(茄子、菠菜等)。同时,种植者也要关注邻田的施肥种类用量和土壤情况,结合自己所种植物的表现(例如缺硼时,植物簇生,叶片变厚卷曲易碎,裂果;缺锌时,叶片细小,果实畸形),邻田不用的肥,土中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可以通过海藻补充(洗紫菜和海带时的碎渣是宝贝),日本农人也有大比例稀释海水浇菜的做法。
另外,在我9月28日的广播里提到“完全用植物性堆肥的,土壤中钙镁等矿物质下降,而使用动物性粪肥的,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用植物覆盖+动物粪便+矿物质改良土壤的,土壤改良情况最好,但铜锌铁含量下降”这一说法,有友邻想了解详细。
因群里没有进一步讨论,在此,我说说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个人觉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每一块土地的土质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用植物性堆肥的土壤,如果同时土表有覆盖物,能养出蚯蚓(蚓粪中含有大量钙镁),土就不会缺乏钙镁;使用自家散养鸡的鸡粪肥,鸡吃的是虫和菜,没食用含重金属的饲料,土壤重金属就不会超标;同样的植物覆盖+动物粪便+矿物质中如果缺乏铜锌铁元素,或种植用土本就是不含矿物的沙土,又没能养出能抓取或溶解养分的真菌(其他细菌),自然土壤铜锌铁含量逐年下降。
总之,我想说的是,如果租地,又有条件检测,最好在种植开始前进行土壤检测,以根据土中养分情况合理选择植物和用肥(pH高的土壤,先种菠菜茄子等吸肥,之后再用萝卜花生之类+覆盖物培养真菌,下一茬再种会吸氮磷钾的植物,然后根据情况补充微量元素);如果是盆栽种植,要先了解植物特性,并多观察植物表现,以适时适量补缺。至于真菌,受限于菌丝在盆器内无处延伸,它们在盆栽中的作用不是抓取养分,而是捕食寄生虫对抗病菌,因此依旧要做好覆盖,少量用肥,维持pH6.5的中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