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教育
查看话题 >为什么让女性做家务这件事会造成那么多女性反感?
有次公司开主管会,坐大巴去酒店的路上,坐我身边的姐姐把我给聊哭了。
做保险经纪之前,她是一位普通的全职妈妈,她老公是个不善表达的IT男,年收入40万左右。
前年为了孩子上学,她跟同事借了上百万的首付买房。
以老公的年龄,在原来的行业工资很难有爆发性的增长,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工。
由她承担挣钱养家的责任,让她老公放弃工作,辞职在家带孩子。
因为目标是一年内还清债务,所以她非常拼命的谈客户谈业务,终于在年底都还清了。
有天中午她回到家里,心情很好的走进厨房跟她老公说,
今天怎么怎么样,开的什么会balabala,你有没有想过自己2020年工作上有什么安排和计划?
她老公当时正在厨房做饭,一句话都没说,
她也没多想,进屋陪孩子玩儿去了。
五分钟后,她老公突然从厨房冲出来,举着一个锅铲铲朝她喊起来:
喊了两遍她的名字。
“Xxx!你到底想要什么?“
”Xxx!你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活活把她给喊愣了。
哄完孩子她都不太明白,他哪儿来的这么大火气?
但她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之后的一周,她也没有对接客户,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是啊,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她突然意识到,虽然自己没有明显的说出来,
但每次看见老公在家不工作的样子,都觉得很看不惯,还是希望他找点事做。
因为潜意识里还是会觉得,一个男人在家啥都不干很不对劲儿。
之前因为要集中精力还钱,所以没意识到自己心态的变化。
可钱一还上,自己闲下来了,就会有意无意的提醒他,“要不要规划一下未来”。
她老公今年也快40岁了,自从在家带孩子之后就没有再出去工作。
他很清楚自己在职场已经到了天花板,收入上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了,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取舍。
但他当年也妥妥是个985/211的学霸啊。
虽然不善言辞,但内心很敏感,逻辑性也很好,
团队里的很多对比表和其他培训的课件都是她老公做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家没有老人帮忙,如果没有她老公把家庭的责任承担下来,
家务、带孩子这些事也要她自己花时间做啊。
这个时间成本一年少说也有40万吧。
只有老公替她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她才能心无旁骛、没有负担的全力工作。
做家务花掉的,都是看不见的时间
她说回想起自己做全职妈妈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称职。
自己性格豪爽,神经大条,到现在都不会做饭,
一直都是切好菜洗好菜,等老公下班回家掌勺给全家做饭,但她老公一句都没说过她。
有次她先生加班,她自己在外面吃了饭。孩子下午跑出去玩,也是吃完回的家。
老公九点多回来,问她吃了没,她挺高兴说已经吃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她老公是黑脸的,非常无语,但那时候什么都没说她。
可为什么自己一开始承担经济责任之后,
就开始反过来要求她先生又要顾家,又要做好工作呢?
自己和那些总被大家喷的,“双标”的男性又有什么区别呢?
感同身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实这段故事刚说到到她老公喊名字的那里,我们俩的眼泪就都下来了。
可以感受到在那一刻,愤怒以外,那个男人的委屈、失落,和深深的无力感。
她老公是那种很不善于表达的人,话特别少,但内心非常敏感。
肯定也是压抑了很久。
以前上班工作的时候,你对家庭的付出是可量化的,
但家务和养育孩子,是一个没有办法量化的事情。
有点像公司的运营或行政的角色。因为门槛太低,大家不觉得你有什么价值。
可在一个家庭当中,这些看不见的事情也必须有人来做,否则整个家庭就会无法正常运转。
但你做得很好的时候,没出问题,谁也不知道你到底都付出过什么。
讲这个反传统、有点离题的故事,是想让大家抛开对男女的刻板印象,
认识一段感情当中,无论男女,都需要理解和共情
特别是有一方脱离社会,全职投入到家庭当中的时候。
我们需要抛下成见,去体会、认可到对方的付出。
因为做全职妈妈真的需要很强大的内心。
团队里有位伙伴也跟我们讲过,
虽然老公从不说伤她的话,但她还是有特别委屈的时候。
“比如孩子哭了,我心情也很不好,他让我去安抚, 我就想你天天都没陪孩子的,你为啥不去? 比如,他问我以后的规划和安排的时候, 虽然他并不指望我挣钱,只是希望我能活的更有意义, 但我还是很反感,因为我比他更焦虑, 他那样问解决不了问题,反倒会让我觉得他对我要求太高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下面,需要的不是站在性别立场上对彼此的攻击,
我们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可人生在世,只靠自己一个人真的很难
记得之前看《生存家族》这个电影的时候,
子女移民美国自己留守乡村的大叔,生存能力极强,个性也非常强势。
但他最后还是把救命的物资分给主角一家,希望他们能跟他一起生活,
一个人虽然也能活下去,但什么都要靠自己实在太辛苦了,
而且十分孤独。
快乐、感动、悲伤、痛苦,都无人可以分享。
每段感情都需要理解和共情
真正的平等,不是说男女有别谁应该做什么。
而是站在两个人共同的立场上,为了整个家庭的未来,自愿承担不同的角色。
毕竟,两人同行不只是为了分担生活的重担,
更是能够互相抚慰、互相治愈,一起体验生活、感受美好的精神伴侣。
只有你客观的看到对方的付出,如何待你,
而且都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并且鼓励对方也这样做,不断的沟通、磨合的时候,
才能真正理解对方,享受二人世界的乐趣。
看看别的:
R&F团队正在招募ing,戳这里了解我们,了解更多请加个人号chimiao2020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4 01:31:28
-
179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15:07:02